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古代傳統觀念裡,讀書、走上仕途,向來都是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不過,在中國五代十國的南漢,曾有君主規定,凡是做官的人都要先閹割,才能晉陞受到重用, 造就了全國滿潮文武都是閹人的奇特現象,全國甚至有2萬人之多,儼然成為「太監之國」。
▲五代十國的南漢規定當官的人都要閹割。(示意圖/翻攝自網路)
綜合媒體報導,太監做為封建制度的產物,雖然有些人確實亂政,卻很少能夠走上歷史主流,不過,曾有一個國家,太監躍身成為風靡社會的存在,就連文武百官也全都是太監。
據傳,五代十國的南漢,在新君劉繼興繼位後,由於他十分信任宦官龔澄樞,劉繼興認為,天底下只有太監沒有家室,少去私人利益的牽絆,才能忠於自己,心無旁念為國辦事,因此,在建國之初就頒布詔令,讀書的士子考上進士、狀元後,要先閹割再晉用;若是沒考過進士,但被皇帝器重的有才能大臣,也都難逃這一刀。
據了解,劉繼興在位期間非常寵幸宦官,加上對國事一竅不通,大小事務皆由龔澄樞指示 ,南漢也因頒布這項命令之故,以致上從宰相,下到縣令都是太監,據說整個國家有2萬名閹人之多,其中不乏飽讀詩書的儒者,南漢儼然成為滿朝都是閹人的「太監之國」,可說是最奇葩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