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心/賴禹妡報導
勇警李承翰去年7月為處理台鐵逃票糾紛,遭鄭姓男乘客持刀猛刺腹部,最終送醫不治,震驚全台國人,昨(30)日一審判決出爐,鄭嫌竟因患有「精神問題」思覺失調症遭判無罪,引發外界熱議,對此,曾用英文要求譚德塞道歉的留英台生林薇就在臉書上發文呼籲大家,在開口評論前先好好瞭解精神疾病,才能阻止下一場憾事發生。
▲勇警李承翰去年7月為處理台鐵逃票糾紛,遭鄭姓男乘客持刀猛刺腹部,最終送醫不治。(圖/資料照)
去年7月3日,年僅25歲的勇警李承翰為處理逃票糾紛,遭鄭姓男乘客持刀猛刺腹部,儘管當下身負重傷,但為了確保其餘乘客的安全,他仍努力與嫌犯博鬥,最終搶救無效撒手人寰,沒想到,昨日判決出爐,鄭嫌竟因患有「精神問題」思覺失調症遭判無罪,更以50萬元交保成功,引起外界熱議。
「還記得應思聰嗎?」林薇今日在臉書上表示,去年熱播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把社會中不同角色的故事,說進觀眾們的心裡,「在與惡的故事裡,沒有二元法就能解釋的對錯,每一個角色都有多元的面向,跟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似乎更接近了一些」。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右)與姐姐應思悅(左)。(圖/公視提供)
提到昨日的判決,林薇想談的是在面對精神疾病與患者時的用詞與態度,她舉劇中角色為例,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從沒有病識感到治療,最終與病魔共處,而應思聰的姐姐應思悅則是從排斥到成為弟弟最大的支持力量,這個過程不只是「應思聰」的故事,更是許多病友與病友家屬朋友的真實經歷。
林薇指出,近幾年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在台灣有越來越普及化的討論,「我一直覺得是一個好的、也很令人期待的現象」,但每當有社會案件發生,一切的努力好像又再度退回原點,「一個案件的審判,無論符合民意與輿論與否,也從不代表一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亦或是原先仍舊存在的不足,此刻就已被填補」。
▲曾用英文要求譚德塞道歉的留英台生林薇。(圖/翻攝自臉書)
最後,林薇呼籲,若有人也曾為應思聰的故事流淚、曾在《與惡》的故事中看見自己、感到共鳴,就應該在敲下鍵盤前好好瞭解精神疾病的起因與理解其可治療性、培養起對心理狀態的認識與敏感度,唯有如此才有機會共同建立起支持的懷抱,也才更有機會去推動相關支持系統與安全網的完善,「不讓相同的事情,再次破碎你我的心與社會的信任。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