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與武漢肺炎成為台商回台投資催化劑,學者觀察,台商回台重建或增建產能動作大致完成,如今的新課題在於,如何運用台灣資源成為全球供應鏈大腦,提升國際經貿地位。
▲美中貿易戰與武漢肺炎成為台商回台投資催化劑,學者觀察,台商回台新課題在於如何運用台灣資源成為全球供應鏈大腦,提升國際經貿地位。圖為高雄漢來大飯店14日晚間外牆點亮開心笑臉圖案,與民眾一同慶賀武漢肺炎「零確診」。(圖/中央社)
經濟部推出「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與「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等投資3大方案,統計截至昨天為止,投資金額已達新台幣9891億元,距離正式突破1兆元大關,只有一步之遙。
其實,近2年台商已加大在台投資力道,不僅在美中貿易戰期間,受惠轉單效應逆勢成長,而且更在疫情期間穩定了台灣的景氣。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日前公開表示,1兆元當中,去年落實投資2000多億元,今年預估可以再落實3253億元,占全年19兆元GDP的1.7%,對支撐經濟成長率產生效果。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台灣今年第1季的GDP,在全球景氣一片震盪的時刻,台灣維持在1.54%,不但穩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對比新加坡的-2.2%、中國的-6.8%與美國的0.3%,更是在一片衰退浪潮中,殺出重圍。
經濟部官員受訪時指出,去年美中貿易戰火延燒許久,在中國大陸投資的台商被迫重新審視並布局產能,帶動台灣在全球供應鏈重要性被凸顯。
於此同時,去年經濟部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受到不少台商支持,特別是電子網通相關業者,擴廠、增產首要選擇均為台灣。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指出,去年以一階供應商為主的企業扮演火車頭,率先回台投資,資本額與規模都很大,接著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帶動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第二階、第三階供應商陸續到位,重新塑造產業鏈結構。
張建一觀察,台灣現在的角色已經逐漸從產業鏈重新布局選項中,逐步轉變成產業鏈司令部,也就是說,發號施令回到台灣,負責做出決策。
至於仍在東南亞或是中國投資的中下游企業,則是接受司令部調度,各自有不同任務與定位,企業將可針對不同訂單或研發需求,做出不同對應。
張建一形容,新的產業鏈結構,可稱為台灣加一(TAIWAN PLUS ONE),是以台灣搭配上另一個國家的產業優勢,應對全新全球貿易規則。
經濟部官員則說,國內仍有許多執行中的公共建設與投資,從美中貿易戰開始,台商回台投資成果也逐漸展現,這些重新布局的企業,在疫情爆發以來所受到的衝擊,並沒有預想中大,反而因為動得早,得到喘息機會,甚至出現轉單效益。
官員說明,除了投資台灣金額即將破兆之外,今年內仍會有企業繼續加碼投資台灣,預計至少還會增加5000億左右,足見台灣在產業鏈地位,只會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