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台灣受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不少行業受影響,為此政府推出不同的紓困振興方案,希望讓每個人都能夠得到幫助。振興券於近日初步拍板,每個人支付1000元就能拿到3000元的振興券,但有人認為當年馬政府時期的消費券比較實在。
▲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不少行業受影響,政府推出不同紓困振興方案盼活絡經濟。
對此,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說,猴子被電了都知道香蕉不能拿,狗跌倒一次就應該知道那邊有個洞,當年馬英九發消費券,政府舉債800多億每人發3600元卻只產生70%約2500元的經濟利益。最後政府還得還錢,結果超悲慘。
他指出,所以,要怎樣真正刺激消費?拿1000元換3000元就已經至少促進1000元的消費。就算最後這3000元也跟當初消費券一樣只有70%的效益,最慘的狀況也是政府花2000元,刺激2100元的消費。「105%>70%」。這樣做,哪裡不對?
王浩宇也解釋,像是百貨週年慶滿5000送500,為什麼不直接折500、或是免費送500?
因為你為了花掉500,會再去買別的東西,很容易不小心就花超過500,接著又會想湊到5000拿更多個500,不小心就不斷的在店內刺激消費,讓百貨產生好幾倍的業績效應,「業績不斷+++++」。
如果是直接折500或免費送500,消費就只有一次。振興券的概念,就是如此。
有網友質疑「果然先為工商業設想!」王浩宇則回覆,今天振興政策,本來就是要用最少的預算,為國家帶來最多的經濟成長,當經濟活絡、人民就有錢,我們為什麼不能為工商業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