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各村澳口臨海,常有海漂垃圾引發環境問題。為維護海洋環境,連江縣中正國中學生製作影片宣傳海漂垃圾議題,社區居民也長期落實自主淨灘,為馬祖海洋盡一份心力。
▲連江縣中正國中學生製作紀錄片宣傳海漂垃圾議題,提醒大眾美景與垃圾共存,重視海洋環境議題,不僅為馬祖的海洋發聲,也獲得自我價值探索與生命成長的機會。(圖/中央社)
台灣去年通過「海洋基本法」,並響應世界海洋日,明定6月8日為國家海洋日。馬祖世代以漁業維生,近年各村澳口面臨海漂垃圾問題,不僅污染馬祖生態海域,也影響環境景觀、居民生活空間。
位於南竿島南方的仁愛村,澳口面南,吹南風時帶來大量海漂垃圾。仁愛村長黃寶清表示,垃圾量最嚴重時曾掩蓋整個澳口海面,垃圾堆滿沙灘,早期透過部分居民自發性淨灘,後來許多社區居民認同跟進,形成自發性保護環境行動,動員的年齡層涵蓋小學生到90歲的老人家,量大時平均每週至少淨灘一次。
黃寶清表示,近年環境保育變成共識,社區透過淨灘行動凝聚居民感情,並呼籲環保不能單靠政府力量,需要民間與政府共同行動,鐵板社區的淨灘也有部分受政府協助,如向連江縣環境資源局申請購置淨灘的機械用具,及派遣清潔車載海漂垃圾,並提供多元就業人員協助淨灘。
不僅鐵板社區為海洋盡心盡力,連江縣中正國中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透過生涯體驗教育的活動,主動探索海漂垃圾等環境議題藉由製作紀錄片向社區發聲,從觀光的藍眼淚美景為切入點,提醒大眾美景與垃圾共存,重視海洋環境議題。不僅為馬祖的海洋發聲,也獲得自我價值探索與生命成長的機會。
環境的永續有賴向下深耕獲得永續,海洋蘊含豐富資源,馬祖海域更是居民仰賴的生存資源,面臨近來全球性污染,馬祖各年齡層利用不同方法為海洋永續,尋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