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國防部智庫國防院日前發布「灰色地帶衝突特輯」,深入解析台灣面對中國的新挑戰。國防院表示,中國手段包括經濟、資訊及準軍事等手段,改變政治與戰爭本質,以小口蠶食對手非重要利益,等到受害國想積極反制為時已晚。
▲ 國防院提出「灰色衝突」,深入解析台灣面對中國的新挑戰。
國防院指出,除顯而易見的國際經濟、政治結構衝擊外,特定國家也採用「灰色地帶衝突」(gray-zone conflict)手段,企圖不觸動戰爭又可獲取利益。雖然,類似灰帶衝突手段在近代國際衝突史早已出現,但現代的新科技給予各國家、非國家行為者新的工具,包括資訊網路、無人機、以及更精密的軍事裝備,得以新型態、更細緻的手段遂行任務。
國防院說明,灰帶衝突的手段主要包含經濟、資訊攻擊、以及「準軍事」(quasimilitary)等手段,其本質是「家園戰爭」(home front),藉由對手內部壓力改變政策現狀,更可轉為顛覆工具。透過網路、手機的快速傳播,正改變政治與戰爭本質。結合資訊流的操作,其混雜宣傳、辯論、圖像與敘事(narratives)方式,得以對標的國的決策造成時間及輿論壓力。其中以準軍事行動更具脅迫性、時間壓力、且更為民眾關注,因此成為特定國家傳達政治意志或宣傳的工具。
▲ 國防院警告,中國以小口蠶食對手非重要利益,等到受害國想積極反制為時已晚。(圖/翻攝自新華網)
此外,值得注意的案例是,「中國特色」灰帶衝突的運用。中共由於威權體制與戰略文化使然,因此對「硬實力」(hard power)的運作更為倚賴,近年中共強調的「軟實力」(soft power)或「銳實力」(sharp power),則是戰略輔助的角色。北京藉由此「三力」的穿插運用,企圖改變國際現狀,但產生的政治後座力也隨著後疫情時代擴散。
國防院坦言,面對此種新型態的挑戰,沒有標準的回應方程式,可以說是「多難決策」(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的情境,需確保鬥而不破的目標,方能維持自身利益並避免情勢失控,可說是確保和平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