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詩雅、趙國瑞/採訪報導
布袋蓮是台灣常見的漂浮型水生植物,每年4、5月盛開的時候長出的紫色花海,非常壯觀,但這卻是台灣最不願見到的水上風景,這個物種原產於巴西,大概在1898年之後台灣的文獻開始有布袋蓮的記載,當時下南洋的軍伕在印尼發現布袋蓮的根很柔軟,有利於母魚生殖,帶回來用在養殖業也能吸附重金屬,但它的生長能力太強,種子沉在岸邊泥土,溫度一高就會生長,甚至覆蓋整個水域,造成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管理上非常棘手。
▲來自南美的外來種「布袋蓮」成台灣生態的浩劫。
有一種悲傷是眼前一片綠油油,生態圈卻像時間停格,甚至只在縫隙裡的細微倒景,才能意識這不是一片青草地,因為有一種生物讓水域淪為廢棄。
這是苗栗造橋平興村大潭。
苗栗造橋平興村村長邱明雄:「這邊以前每年都會有豐收季,每年都會網一次魚,那時候到處都很熱鬧,那魚又很大(在這個大埤這邊啊?)在這裡面,最靠近水的地方看看,這樣就最靠近水域了。」
▲布袋蓮繁殖力驚人,對台灣生態造成威脅。
當年高速公路施工,泥沙沖進大潭淤積了,快要70歲的邱明雄推測,村裡有人把布袋蓮當「觀賞」花卉,放2株進潭養,沒想到這大潭幾近停止心跳,裝過一次葉克膜。
苗栗造橋平興村村長邱明雄:「(都沒有人清這個布袋蓮嗎?)地主有清一次,沒有多久後又整個又一樣,整個水面滿滿的,這繁殖力太強了(水有多深?)差不多這樣1米左右(原有3米)。」
清理後隔年,布袋蓮又蔓延開來占據水面,老葉萎縮沈積,新株代代相生。
▲造橋平興村村長邱明雄說明大潭經布袋蓮肆虐後的樣貌。
苗栗造橋平興村村長邱明雄:「那個爛葉枯枝都是變成腐植質,整個汙染水源,這水質都變黃的,因為優養化了,生態也是可能只有比較強的生長力的水生植物可以存活了。」
豐富的生態從此成了天上與人間不再相見,與我們相見的只有一條小魚,水質很混濁,顯見水的含氧量過低,大型魚類因缺氧難以存活。
苗栗造橋平興村村長邱明雄:「喔!有臭味了,(以前)有鰻魚,它這邊是有養殖大頭鰱、草魚那些都有,還有吳郭魚那些都有養殖。」
▲原先的大潭孕育許多魚類,如今卻榮景不再。
世界公認布袋蓮是對水域生態影響最大的入侵植物,名列台灣10大入侵物種,不但會堵塞活水流通、影響疏洪造成淹水,大面積的蔓延也影響水庫的水質,或卡在水匣門水流速受阻,甚至影響發電。
新竹縣峨眉的大埔水庫又稱峨眉湖,受災程度全台灣屬一屬二,像連綿的綠色波浪隨著水面搖動,遊艇、碼頭已經攻陷,湖面綠油油、船家心慌慌。
新竹縣峨眉湖觀光遊艇船長江岳儒:「那小船都很難開出來,更何況我們這個體積太大。」
但究竟布袋蓮有何能耐,讓地盤急速擴張。
▲新竹縣的峨眉湖也佈滿布袋蓮,使得觀光遊艇難以行駛。
新竹縣峨眉湖觀光遊艇船長江岳儒:「它太大了啦,就是這樣衍生過來,它是一個拉一個(他們就叫走徑是不是?)嗯嗯嗯。」
利用匍匐莖行無性繁殖,藏在淤泥中之種子20年可以不死,低溫休眠、高溫發芽,只需短短數月,就能從單株擴充成10倍以上的群株,在水域稱霸。
新竹縣峨眉湖觀光遊艇船長江岳儒:「布袋蓮開花65萬棵同時開給各位看,它不是一次開完喔,分批到9月。」
5月份梅雨來襲、水庫洩洪,好不容易把布袋蓮往下沖,待它碰到海水自然死亡,但是過程卻卡在水庫的橋樑附近,江船長用人力排除,竟能直立站上布袋蓮,因為它底下還纏著樹木枯枝,得從橋面吊掛小怪手下來清,但現在岸邊仍還能看見布袋蓮繼續生長。
▲觀光遊艇江船長曾試以人力清除,結果竟能直立站上布袋蓮。
其實水庫的湖面只有135公頃,但布袋蓮卻能蔓延200公頃,它的生命力非常強。
水生植物專家吳聲昱:「它會吸碳,吸碳量很強,到晚上沒有陽光它就吸水裡面的氧、氧氣,所以吸氧氣之後,下面的生物就慢慢的消失,搶不過嘛,因為沒有空氣所以會窒息掉。」
新竹縣峨眉湖觀光遊艇船長江岳儒:「來,布袋蓮最多來了,岸邊超過去一點,這裡是目前最多最多的。」
鄉公所也花了2百萬元要請撈除公司清理2百噸,但光是手指的這一片15寮就不止這個數字。
新竹縣峨眉湖觀光遊艇船長江岳儒:「清布袋蓮最累,我只能講滿滿的都看不到(盡頭)就對了。」
鄉公所決定要買垃圾船加強撈除,它來自南美,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是它膨大的葉柄呈袋狀,裡面有空氣浮於水面上,每年4、5月開花,適量能有淨化水質的功能是能吸附重金屬。
▲水生植物專家吳聲昱說明布袋蓮特性及其能成為台灣生態殺手因素。
水生植物專家吳聲昱:「抑制藻類它是第一名,所以它也是吸附力最強,吸附重金屬最強也是它,因為它的根會到達2米深,我們生態裡面有很好的是益草,如果野放變成生態殺手,因為養一些鴨、鵝,牠就一直把它吃吃吃,吃到最後。」
英國前幾年提議,雜草能提煉生質燃料,也有專家建議養殖鴨鵝來抑制布袋蓮繁殖,不過這些都是杯水車薪,我們對外來物種的意識漢防制教育極需提升,因為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生態特性,布袋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應該在它屬於的領域綻放。(林雨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