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超音波龍捲風技術 助化療精準對症下藥

化療作為癌症治療方式之一,清大醫環系教授葉秩光帶領團隊歷經10年,研發出「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有效攔截藥物到特定腫瘤區施放,幫助化療成本下降,也能提高藥物效率、減少副作用。

▲科技部超音波技術研究成果發表科技部29日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清華大學醫環系教授葉秩光(右)帶領的團隊於2019年研發出「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提供精準醫療新的應用方案。圖為科技部工程司司長徐碩鴻(中)與博信生物科技總經理王中信(左)。(圖/中央社)

一般人想到超音波,會先想到醫生透過照超音波了解孕婦腹中胎兒生長狀況。事實上,超音波作為非侵入式方式,還可以搭配顯影劑作為癌症腫瘤診斷、治療使用,成為精準醫療新的應用選項。

科技部今天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科技部補助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教授葉秩光,他所帶領的團隊於2019年研發出「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注射特製的帶氧微氣泡後,可將血液中流動的帶氧微氣泡捕捉、聚集在腫瘤區,改善腫瘤微環境,幫助藥物輸送效果。

葉秩光解釋,微氣泡技術運用在超音波顯影劑如同打造一艘大船;微氣泡進一步搭載藥物作為藥物載體,則像是為大船配置砲彈;透過「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可以捕捉、控制微氣泡到腫瘤所在位置,如同為大船指引方向到特定目的地。

葉秩光表示,在「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基礎上,可以擴增使用到現行醫療超音波使用的陣列式探頭。運用大自然現象中,龍捲風於中心處的位能梯度差,形成向中心捕捉的作用力捕捉相關粒子、藥物,相關技術已獲得美國、歐盟專利。

葉秩光說明,在動物實驗身上發現,化療相關藥物原本只能吸收5到10%,但透過這樣的技術搭配藥物載體,有望提升藥物吸收量15%,預計後年進行人體試驗。未來有望進行臨床試驗並實際運用在腫瘤治療中,建立一套以帶氧微氣泡治療為基礎的超音波診斷治療平台。

這項研發奠基於團隊2013年先成功製備出多功能微氣泡載體作為超音波顯影劑,微氣泡大小僅0.7到0.8微米,幫助醫生超音波診斷更精確。團隊也在2013年成立博信生物科技,截至目前募資金額達新台幣1.9億元。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79日 檢廉持續追案情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