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李登輝辭世/林佳龍憶野百合:當時我的身分是反抗者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今(30)晚病逝,交通部長林佳龍說,李前總統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也留下了「作為一個台灣人是什麼意義?」這個課題,引領我們繼續思考: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與幸福。台灣的近代歷史經歷過荷蘭、明鄭、清領、日治、國民黨統治,不斷變化的統治階級都企圖雕塑出他認為的台灣人模樣,即使是在民主化之後,面對中國日益強烈的威脅,台灣人何時才能成為具有主體性的自由人,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決定自己的模樣呢?

▲交通部長林佳龍說,李前總統留下「作為一個台灣人是什麼意義?」這個課題,引領我們繼續思考: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與幸福。(圖/翻攝自林佳龍臉書)

以下為林佳龍臉書全文:

永懷民主先生·前總統李登輝

願您化作千風,與我們同行!

李前總統的一生就是台灣的現代史,他經歷日治到國民黨的威權,再到民主化的時代,歷史不只影響他的一生,他的一生也影響歷史,在台灣過去四百年的大歷史中,他佔據著最關鍵的轉折,若談到台灣的民主化,我們永遠繞不開他。總結李登輝先生的一生,稱他為台灣的民主先生,應該允妥。

回想過去三十年來與李前總統互動的種種,那是一段「從反抗者,到研究者,再到追隨者」的演變過程,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歷歷在目。

當年野百合學運,包括我在內的學生們在中正紀念堂,為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反抗國民黨專制獨裁,當時他是總統、國民黨主席,雖然我們角色對立,但對台灣的未來有了交集,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與他的交會,身分是反抗者。

接著,我赴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比較研究台灣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李登輝成為我的研究對象,因此仔細觀察他的言行。畢業前後,一次有幸到總統官邸向他深度訪談,或許因我已對他知之甚深,而他也急於將所知所想告訴這位曾經交手的晚輩,因此原本只安排一小時,竟一發不可收拾,暢談六小時直到深夜還欲罷不能,最後是我堅持一定要結束,不能讓他因熬夜而影響國政。當時為了促成暢談,我決定不錄音也沒有做筆記,逼自己強記在腦海中,事後用了十二個小時才還原當日交談的內容。此時我的身分是研究者。

爾後李前總統邀請我加入他的國安幕僚團隊,在時任總統府國策顧問曾永賢和國安會諮詢委員張榮豐的總統府310辦公室中,參與研提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的策略與危機處理,當時經歷過特殊兩國論、美中台關係角力、921大地震與2000年的政權轉移。即使首次政黨輪替之後,我仍經常向他請益,每次見面他總迫切想要傳授給我他豐富的人生體驗與台灣的主張,而我也在持續互動的過程中,從城市治理到國家大政,親身實踐「李登輝學」,這時我的身分是追隨者。

李前總統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也留下了「作為一個台灣人是什麼意義?」這個課題,引領我們繼續思考: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與幸福。台灣的近代歷史經歷過荷蘭、明鄭、清領、日治、國民黨統治,不斷變化的統治階級都企圖雕塑出他認為的台灣人模樣,即使是在民主化之後,面對中國日益強烈的威脅,台灣人何時才能成為具有主體性的自由人,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決定自己的模樣呢?這也是包括我在內,所有台灣人跨越時代與世代的大哉問。

個人無法擺脫群體而活,也無法置外社會而擁有自由,因此當抓到了機會,李前總統有備而來,也是因緣際會,引了火,拿著火把,照亮台灣的社會與方向,將台灣帶上民主的道路,「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已成為所有政治人物的圭臬,在香港國安法通過的今日,更顯當年遠見與魄力彌足珍貴。

哲人日遠,精神永存。願李前總統安息主內,您已經化為時代精神與所有台灣人同在,我們將繼續思索您探詢一生的課題,與台灣社會繼續替您前行。

#「台灣民主之父」李登輝逝世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