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疫情因人群湧向投票所而擴散,美國有更多人今年大選仰賴通訊投票。但因疫情加重郵政體系負荷,總統川普又帶風向稱通訊投票恐生弊端,意外讓通訊投票成大選焦點。
▲美國總統川普稱普遍採通訊投票會造成「史上最腐敗選舉」。(圖/翻攝自facebook.com/WhiteHouse)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散播不實的通訊投票風險,加上美國郵政管理局(Postal Service)實施撙節,導致郵務處理變慢,部分規則又因疫情而更動,意外引發這次美國大選的不在籍投票疑慮。其實,通訊投票在美國已實行超過一個世紀,2016年就有1/4選民採郵寄方式投票,早已成家常便飯。
● 不在籍投票(absentee ballot)
通常大多數美國選民會根據他們登記的選區,親自到投票所投票。不在籍選票是供無法在大選日親自前往投票所投票的選民使用,通常透過郵寄方式投票,許多州的郵局還會附回郵。
美國不在籍投票可追溯到南北戰爭時期,每個州都准許某種形式的不在籍投票。根據美國聯邦法律規定,聯邦選舉的選票,都要送交到所需的軍隊和海外選民手上。
要想取得不在籍選票,登記選民必須透過州政府提出,再由州政府接受或拒絕申請。獲得批准後,選務官員會把不在籍選票寄給選民,選民填妥並簽名後,再回郵或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傳真回去。填寫不當,官方可拒收不在籍選票,而投票人如果提供錯誤資料,將面臨嚴重處罰。
美國有16州,不在籍投票依法只能採通訊投票,且選民必須提出未能在選舉日前往投票所的理由。
● 通訊投票(mail-in voting)
華盛頓、俄勒岡、科羅拉多、猶他和夏威夷等5州可透過通常被稱為全通訊投票(all-mail voting)的方式參與選舉。
這些州的登記選民在大選日之前,會自動收到一張寄到他們地址的選票,選民需要將選票寄回,或在選舉日當天某個時間點前,投遞到某個投票點或投票箱中。
在這些州,不在籍投票可能專指在選舉期間不在該州(上大學或旅遊等原因),因此無法在登記地址收到選票的選民所使用的投票方式。
● 不在籍投票 vs.通訊投票
簡單來說,所有不在籍投票都是透過郵寄送達(偶爾才會透過傳真),但並非所有透過郵寄的選票就是不在籍投票。
不在籍投票通常是給那些有特定理由,無法在選舉日當天實際到投票所去投票的選民。例如,在別的郡上學的學生、生病或有殘疾的人、選舉當天仍須工作或服陪審員義務、美軍及海外僑民,以及在監獄中有投票權的囚犯等。
通訊投票則用的更為廣泛,指的是透過郵寄送達的選票,包括全通訊投票的州,以及部份形式的不在籍投票,申請通訊投票不一定需要提出理由。
不過許多選民和選務官員會將這兩個名稱交替使用。華府智庫兩黨政策中心(Bipartisan Policy Center)的民主專案(Democracy Project)負責人佛蒂耶(John C. Fortier)說:「我不確定兩者間有太大的差異。」
● 通訊投票問題大嗎
美國發生選舉舞弊並不常見,通訊投票也不例外。根據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統計,超過2.5億選民透過郵寄方式投票,過去20年來經證實為選舉舞弊案者僅1285件,當中1100件遭定罪。
● 川普添亂+美郵政體系不爭氣
川普稱普遍採通訊投票會造成「史上最腐敗選舉」,疫情若嚴峻,寧可推遲選舉也比普遍通訊投票好。他在6月時推文稱「隨著數以百萬計的選票寄出,誰知道選票會跑到哪、交到誰手上?」
美國各主流媒體均指出,沒有證據顯示通訊投票會開啟大規模舞弊,也幾無證據佐證川普另稱「通訊投票對共和黨不利」。
郵政管理局是美國最大公家機構之一,擁有63萬名正職與約聘雇員,但其實早在郵務量被疫情壓垮前,郵政管理局就已連年虧損,連續13年入不敷出,到2019會計年度時,淨損失已達778億美元。郵政管理局也無法落實國會要求應給雇員的健保與退休金標準。
美國國會稽核處(GAO)在今年5月7日一份報告裡指出,若國會再不伸援手或對體系大翻修,郵政管理局「將有償債能力與運作等的危機」。
● 意外成選舉攻防焦點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郵政管理局日前警告,數百萬的郵寄選票可能無法在11月3日的大選日前準時送達選民,並及時回郵供計票。
民主黨人聲稱,目前的郵政管理局長、忠實川粉德喬伊(Louis DeJoy)故意延誤郵件投遞速度。
民主黨除向郵政管理局施壓,希望擋下撙節措施,還要德喬伊出席聽證會,解釋為何郵件投遞速度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