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禹良、陳乃瑜/台北報導
2016年總統大選,藍綠都開始著手製作競選歌曲,洪秀柱競選歌「勇敢翻轉」還是她自己親自填詞;蔡英文則是學柯文哲,要公開募集競選專輯。其實在過去,音樂在台灣選戰就一直佔有重要份量。透過競選歌曲凝聚情感,傳遞訴求和理念,藍綠競選歌曲演變也大不同,帶您回顧。
藍綠競選歌大不同,紀錄政治文化轉變,九零年代總統直選,台灣元素成主流;千禧年代競選歌轉型,流行歌搶年輕票,而台灣特殊競選文化,歌曲傳唱凝聚選民。
〈伊是咱的寶貝〉:「手牽手,心連心,咱站做伙,伊是咱的寶貝。」2004年二二八牽手護台灣,近兩百萬人走上街頭,同年扁呂配也選這首歌,超過十年,現在聽來依舊雋永。台灣競選歌曲藍綠大不同,最早的第一張「競選專輯」要從1996年說起。
▲第一次總統直選,民進黨彭謝配(謝長廷左、彭明敏右)。
陳明章演唱〈阿爸的心肝寶貝〉:「阿爸的心肝寶貝。」第一次總統直選,民進黨彭謝配以走出白色世代為主軸,藍營李連配的「台灣進行曲」跳脫過去國族訴求,加入「台灣元素」。
▲2000年宋楚瑜用歌曲唱出「新台灣人」主張
首次唱台語搶本土票,不能少了他,王建傑演唱〈有你有我〉:「無論是蕃薯囡仔,還是芋仔子,同樣的運命。」2000年宋楚瑜用歌曲唱出「新台灣人」主張,競選歌曲在九零年代成為獨特音樂創作,但千禧世代後競選歌曲也轉型。
楊培安演唱〈我相信〉:「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沒有地平線。」搭配流行歌手高亢嗓音,2010年五都選舉,候選人不約而同用流行歌曲爭取年輕選票,音樂在選戰中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為選舉服務,也留下世代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