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莉燕 攝影╱陳之俊
你發現了嗎?整個台灣正在蛻變為巨大的5G實驗室。工廠、馬路、舞台、球場……都成了5G應用的練兵場。《遠見》團隊走訪各界發現,台灣小而美,不僅資通訊整合力強,接近100%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正是實驗創新應用最佳場域。「5G、科技、台灣島」三者疊加,足以讓台灣從設備到應用,滲透未來全球5G產業!
繞過迷宮般的後台,從國家戲劇院3號門走到實驗劇場,永遠是一條左彎右拐、難以搞清楚方向的路。
不過,對電影導演莊知耕來說,如今已熟門熟路了,為了年底舉辦的5G國際年會,與各方高手討論劇情,五個月內,這條路走過不下數百次。
如無意外,這將是全球第一齣5G舞台劇,觀眾則是來台參加5G國際年會的全球產業翹楚,也被視為能否讓台灣一舉躍為表演藝術革命先鋒的關鍵一役。
做為技術支援單位,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欣然出借最新開發的4K多視角攝影機、VR360(虛擬實境)眼鏡等尖端科技,再送上一群理工男,與兩廳院共同研究如何演出。
「超高清影像傳輸的延遲僅0.4秒,我們希望就算是坐在最後一排,戴著VR頭盔得到的體驗,還是跟第一排一樣,」闕志克提起自家的VR解決方案,自信滿滿說:「這項技術在全球算是前段班的。」
莊知耕「劇透」,整齣舞台劇將以「解謎」為劇情主基調,還分為好幾個現場。
「第一現場」實驗劇場的舞台將被分割成四塊,分別上演四個不同的小故事,觀眾可拿著平板,點選想要看的故事。隨即上樓,到達位於表演藝術圖書館的「第二現場」觀賞5G直播。另外,觀眾還能進入虛擬的「第三現場」,戴上VR頭盔聆聽演員的心聲,利用VR的身歷其境,完成與角色的共情,最後由觀眾「破案」。
5G實驗場域遍地開花,加速串聯生活體驗
在人們毫無察覺的悄悄中,整個台灣正在變成一個巨大的5G實驗室。工廠、馬路、舞台、球場……,一座座一間間,陸續成了5G應用的練兵場。
翻開台灣地圖,台北的兩廳院在做5G舞台劇;長庚養生村,跑著5G自駕貨車路測;桃園英業達的工廠,自建的5G企業專網剛完成驗收。相隔不遠的桃園航空城,工業局攜手思科建構的全台首座5G 開放式架構網路驗測平台,熱騰騰出爐。台積電、台塑兩大兆元產業龍頭,也獲准建置5G企業專網。
鏡頭往南,「5G台南隊」強強聯手,糾集11家業者與單位,企圖把古都變身為5G應用示範場域。來到高雄港,中華電信與中鋼運通已成功開發出5G智慧船舶技術。新世代通訊技術結合物聯網,也降臨在台東遙遠的海濱和山區,偏鄉部落正在推動5G遠距看診。
拚命大做實驗的,還有征戰兩岸商場23年的智慧眼鏡老將、佐臻董事長梁文隆。
智慧眼鏡,被視為5G時代可望取代智慧型手機的終端裝置,蘋果、微軟、臉書、亞馬遜紛紛搶進,而佐臻是罕見的台灣玩家,其系統整合技術,不遜於國際巨頭。
「這支眼鏡戴上去,就可以在眼前秀出你叫什麼名字,也能成為測體溫的防疫眼鏡,更廣被進入工業4.0的德國大廠活用,」梁文隆獻寶似的拿出一副副科幻電影造型的酷炫配件說,智慧眼鏡走AR(擴增實境)一路,其中的應用範圍, 更可謂「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梁文隆還特地捐贈十支智慧眼鏡給位於彰化的員榮醫療體系。而如獲至寶的總院長張克士則積極將智慧眼鏡導入在醫療現場。
而就如同電影《鋼鐵人》英雄史塔克用雙手操控虛擬螢幕一般,張克士讓居家護理師戴上智慧眼鏡,前往患者所在的安養機構,遠端醫生的平板,便會出現居家護理師的「第一視角」,直擊傷口的現況。
電信權威、交大電機榮譽教授呂學錦,分析5G產業鏈的價值分布,零件設備占25%,電信網路僅15%,「應用才是市場最大宗,占60%。」
正因為如此,電信三雄與兩小的5G生死戰,已從用戶量與資費的流血戰,轉變為應用之爭。
6月30日起,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等各自舉辦了盛大的開台記者會,但會場最吸睛的,是一個個秀在背板上的戰友LOGO:聯發科、研華、台達電、廣達、技嘉、Gogoro等,而這都足以證明,5G已然是百業共襄盛舉的平台了。
中華電信國際分公司總經理吳學蘭比喻:4G把全世界的人連在手機上,5G則要把全世界的物連到手機上,為此首先要把物變聰明。所以電信業的形態未來最重要改變是跟企業合作,協助企業把物都變聰明。
企業也正透過5G加速數位轉型。以遠傳電信為例,去年有九個PoC(實證場域概念驗證)企業客戶,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透露,目前大幅增加到40餘個,而且有七成原先非遠傳客戶,「這40餘個,都是先前九個滾動而來的。」
可想而知,電信業的2B營收未來將超越2C。亞太電信總經理黃南仁直言,目前亞太的營收,企客占三成,一般用戶七成,未來可能會反轉。「那先前的投資,一定要往這個方向走。」
若將觀察時間拉長到未來的10年,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預測,五家電信公司的商業模式恐將出現眾大分歧,「可能10年後再看五家電信公司,每家都長得不一樣,」林之晨說。
打破封閉架構,大廠寡占成過去式
早在2014年,台灣就有人敏感察覺到,5G可能是未來台灣產業界的重要一役。
執掌分配國家每年科技預算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祕書蔡志宏,從2G時代,就開始觀察通訊產業了,對於不同世代的通訊應用,台灣所扮演的角色,他有著更深刻的感想。
台灣從一支手機都不會做,演變成手機代工大國,顯然是抓到製造的機會之窗。但到了3G、4G,舉凡制定國際標準、取得必要專利,台灣都沒有份。甚至,像是影音串流、行動支付、共享等翻轉世界的新經濟,台灣也只能買來用,坐看別人風生水起。
然而,5G又給了台灣再一次搭便車的機會。「5G跟過去的4G有一個重大的改變,就是開放式架構,」蔡志宏分析。以往,基地台等基礎設備向來由華為、愛立信、三星、諾基亞等大廠把持,從核心網路、基站,到射頻單元等,形成封閉式系統。
5G打破了傳統的遊戲規則,從封閉走向開放,原本的「一大包」可切分成眾多次系統,電信商不一定都要跟四大廠買,也可能向台灣伺服器及網通業者採購。以快速客製化著稱的台廠,顯然具備競爭優勢。
「台灣不會且不能在5G缺席,」蔡志宏發現,台灣主力資通訊大廠紛紛主張,一定要在全球5G供應鏈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勇於嘗試,台灣探索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是如此的躍躍欲試。
台廠設備商卡位,搶攻白牌商機
拉高格局來看,5G的特性不光是頻寬大「跟圈圈轉說拜拜」,還是翻轉世代、典範轉移和台灣機會。
電電公會副理事長、仁寶董事許介立更斬釘截鐵地說:「台灣在5G的商機,除了能賺製造財和管理財,還能賺智慧財和應用財。」他認為,IT起家的台灣,占有絕佳的話語權,電腦筆電伺服器代工全球第一、半導體產值世界第二、產業鏈上下游完整,又是手機代工大國,產業實力雄厚。
「我們一個櫃子就能裝進一個專網系統,別人要做一整排,」經濟部5G辦公室技術長張麗鳳強調,全世界有哪一個國家,拚得過台灣的整合能力?
剩下的,就看他國的電信商要不要選台灣的解決方案了。
「白牌化過程中,其實是在賭這些電信商會不會繞過大廠,直接跟台灣的廠商合作?」闕志克說,類似情況在雲端資料中心發生過。
那麼,可以期待5G產業也像半導體一樣,在未來世界執牛耳嗎?
「當然需要努力,」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細數政府對5G的投資,台灣5G行動計畫204億元、前瞻二期500億,還有大A+計畫100億中匡列50餘億給開放式架構的開發,總額近800億元:「扮演全世界發展5G的關鍵性力量,我們有這樣的信心。」
打造5G科技島,向全球輸出智慧方案
5G所帶動不僅是上游的晶片半導體,周邊的5G零組件、天線與伺服器、開放軟體,往下的應用面,更包含了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遠距教育,甚至是影音展演。
這也是政府為何以行政院的層級推動5G,從頻譜釋照與世界接軌,再開放企業專網為場域,促成產業垂直合作,讓供應鏈動起來,一起投入應用開發的主因了。
「台灣是少數站在國家層次定調5G的國度,而且不能輸在起跑點,」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說:「這對產業的發展幫助很大。」
福爾摩莎正在形成「5G科技島」。其中,「5G」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通訊技術;「科技」是台灣具有獨霸地位的資通訊產業供應鏈;「島」則是應用場域,台灣小而美,接近100%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正是實驗創新應用的最佳場域。
三者疊加,足以讓台灣從設備到應用,滲透未來全球5G產業。台灣希望成為5G製造之島,更要是應用之島,企圖心是外銷國際市場。以往出口的是硬體零組件或設備的半成品,如今輸出的是智慧工廠、智慧球場、智慧交通等。
有趣的情景是,建於台灣本土,來賺取外匯的5G生產線、5G自駕車、5G城市……,讓台灣化身為大型Showroom,未來只要國外買家有意採購,就飛來台灣試用。
台美攜手建開放平台,為挺進國際練兵
「發展5G,台灣要組的不只國家隊,更是國際隊。」新上任的經濟部長王美花所言其來有自,由於5G強調的是萬物相連,自然是少不了雲端做為收集數據和邊緣運算的後盾,於是,擁有「全世界最大一朵雲」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則成了台灣當然的神隊友。
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透露,聯發科領先全球上市第一顆5G的SoC單晶片系統,投產前所需的電路認證模擬,就都是統統上傳到亞馬遜AWS平台運算。「這就是為何我們常說,上錯了雲就出不了海,」王定愷微笑說。
而為樂天設計核心網路的美商思科,與工業局聯手,共同打造「5G開放網路驗測平台」,供台廠測試自家的5G設備,是否能在開放架構下順利運行。
思科大中華區資深副總裁暨台灣總經理陳志惟認為,相對於3G、4G強調的是人與機器的對話,5G的核心則是機器跟機器對話,而這剛好是台灣的機會。
只是被捧上天的5G,真能賺到錢?其實,政府部門、電子五哥、電信公司等,眼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成敗,沒人敢保證。
只不過,當一項科技實驗正在進行中,就要看容錯的空間與機制,是否夠大、夠有彈性?
「要營造友善的環境,協助大家尋找翻轉點和槓桿點,」王定愷舉例,很多創新應用可能率先會被法規綁住:「環境不友善的話,再怎麼找點都很難。」
台灣科技島和5G,正邀全球入網。前提是生態系裡的每一員,都要更有智慧。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9月號:https://bit.ly/2EQSB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