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今天表示,將由中央通訊社辦理「109年國際影音串流平台」前導計畫。傳播學者表示,台灣亟需國際影音平台呈現台灣的多元、真實面貌,也樂見此計畫由泛公共媒體執行。
▲文化部21日表示,將由中央通訊社辦理「109年國際影音串流平台」前導計畫。(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文化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將由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社辦理「109年國際影音串流平台」前導計畫,負責強化全球新聞網絡布建、影音節目產製、營運團隊與組織規劃等前期籌備工作,以網路直播與隨選視訊等服務,透過多元視角將台灣經驗與價值對全世界發聲。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告訴中央社記者,樂見文化部用委託案的方式交由泛公共媒體執行,除了前導計畫外,建議未來正式推動專案時,內容品質也應該交由泛公共媒體把關,而泛公共媒體也要提升公信力、能見度和影響力,幫助台灣價值讓全世界看到。
羅世宏也建議,未來國際影音平台應透過國際語言(特別是英文)將台灣價值藉由各種形式和渠道對外傳播,內容要從新聞專業出發,降低宣傳味,將台灣的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面貌完整正確呈現,不要一味讚揚或報喜不報憂,要幫助外國人瞭解真實的台灣,發揮公共外交作用。
羅世宏提到,國際新聞不是把新聞寫成英文就可以,必須要跟國際接軌、具國際視野,瞭解外國人關注的議題,讓外國人瞭解台灣並產生興趣,進而願意跟台灣合作或交流,但不要期望一兩年就能看到效果,得靠細水長流。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洪貞玲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台灣要做國際新聞平台,由泛公共媒體規劃執行是正確的方向,而中央社長期推動國際新聞,也有相關編採人才,近幾年也發展影音平台,可在既定基礎上規劃執行。
洪貞玲認為,國際平台最重要目標就是把台灣的故事和觀點傳達給國際社會,影音平台可開放多樣空間,若要訴求國際觀眾或年輕世代,除了新聞敘事,文化性、記錄性,甚至是娛樂性等多元形式都可考慮,在規劃方案時,也建議要納入培養和招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