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道差點改名「瑪麗蓮夢路」 陳水扁揭秘辛:2路名進決選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前總統陳水扁1996年前擔任台北市長期間,發起總統府前介壽路改名,有7000多個名字包括短路、瑪麗蓮夢路被提出。文史學者篩選出7個名字,最後再將2個名字「凱達格蘭大道」和「艋舺大道」報給陳水扁圈選出前者。

▲陳水扁

陳水扁今(5日)在臉書發文說,他的主治醫師高長陳順勝教授大作《番仔澳的故事看臺灣是民族的大融爐》,提及凱達格蘭族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是巴賽族、雷朗族、龜崙族三群人的總稱。分布於淡水、台北、基隆一帶,以台北盆地為主體。陳順勝要他寫簡短的「凱達格蘭大道」決策故事。凱道在清朝時代叫台北府城東門街;日治時期道路不命名而没有路名。

陳水扁回憶,1946年10月25日為慶祝故總統蔣介石60大壽,將台灣總督府籌修為「介壽館」外,館前道路亦更名為「介壽路」。陳水扁說,他上任後發起全國為介壽路重新命名運動,有6000多人參加命名,命出7000多個名字,包括短路、瑪麗蓮夢路都有人提出。

陳水扁解釋,文史學者篩選出7個名字,最後再將2個名字「凱達格蘭大道」和「艋舺大道」報給阿扁市長圈選。

他說,為了表示對台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的肯認包容與尊重,沒有凱達格蘭人就沒有今天的台北人1996年3月21日阿扁將介壽路正式改名「凱達格蘭大道」,簡稱「凱道」。

扁表示,當時也開放凱達格蘭大道及重慶南路一段不再禁行機車及腳踏車。凱道終於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民主廣場,見證半世紀以來的民主進展。

▲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圖/翻攝自中華文化總會)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