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鈴/台中報導
天氣由熱轉冷,不少有過敏症狀的孩子都會出現打噴嚏、鼻搔癢或流鼻血的症狀,如果家中孩童有此症狀千萬小心,未必一定是「過敏」!台中一名8歲女童小玲,因為一連好幾天流鼻血,四肢突然佈滿紅色斑點和局部不規則的瘀青,趕緊送急診檢查後發現血小板數目極低,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經住院服用類固醇後,症狀消失,血小板恢復到正常數值,目前平安出院,僅須定期回診追蹤。
▲台中女童莫名流鼻血、腿出現紅疹、瘀青, 經診斷非過敏而是罹患紫斑症。(圖/翻攝畫面)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蘇旻昱醫師表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簡稱ITP)是因人體的免疫系統誤將血小板辨識為外來物質,其所產生的抗體破壞血小板,使得血小板生成數量低下,無法凝結紅血球從微血管滲漏出來,而造成皮膚或黏膜的出血症狀。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一萬分之一,好發於2-6歲的幼童。最典型的症狀是身上有瘀青、紫紅色斑點、牙齦出血不止、流鼻血、月經不止,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胃腸道出血、肺出血、血尿、自發性顱內出血(腦出血)而危及生命。
▲兒童罹患紫斑症皆為急性發作, 需盡快治療, 嚴重會導致胃腸道出血、腦出血危及生命。(圖/翻攝畫面)
蘇旻昱醫師表示,兒童個案多半為急性發作的新診斷,約有25%的病童會演變成慢性的ITP。也有很多情況都會引起紫斑症,約有80%找不出成因,屬於原發性ITP。醫師表示,初次診斷時,會根據臨床症狀選擇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來治療,或選擇繼續觀察不使用藥物;針對慢性ITP則會依照病人臨床狀況選擇不同的二線治療,例如免疫抑制劑、促血小板生成藥物、脾臟切除術等,以減少長期使用類固醇導致的副作用。患有紫斑症時,應避免劇烈運動及受傷、禁服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進行拔牙等侵入性治療時提前告知醫療人員,並定期回診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