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關於清朝同治皇帝的死因眾說紛紜,有正史記載他是因天花而駕崩,但不少稗官野史卻指他是因生活淫亂、感染梅毒亡故,而他也因此背負上千年汙名。不過,泌尿科醫師邱鴻傑醫師在臉書粉專《健康多1點》中指出,分析文獻紀錄,同治皇帝感染梅毒的說法證據不足,並進一步揭開當年清宮生活的秘辛。
▲不少稗官野史記載同治皇帝是因感染梅毒而身亡。(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邱鴻傑首先說明,清穆宗載淳出生於咸豐六年,是慈禧太后與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年僅5歲就繼位,同治十年駕崩後,關於他的死因至今仍眾說紛紜。在正史以及其師翁同龢的日記裡,記載著皇帝死於天花;但後來的《清宮遺聞》及《清代通史》,甚至是當時御醫口傳給後代的內容,都明確指出同治皇帝是因在外生活淫亂而死於梅毒。
邱鴻傑指出,梅毒是一種古老疾病,好發於20至30歲的年輕族群,主要傳播方式有性接觸與血液傳染。梅毒可分為三期,第一期會陰部呈現硬性下疳,出現類似潰瘍的病灶但不會痛;第二期病毒擴散到淋巴結甚至全身,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發疹;第三期也就是進入晚期後,皮膚症狀更為明顯,甚至會有「梅毒腫」的爛瘡產生,若是神經性梅毒會影響人體神經,血管性梅毒則會造成死亡。
邱鴻傑說,梅毒不僅病程長,臨床症狀也與其他疾病相似,因難以捉摸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也因此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才會爭論不休。不過,由於當時醫書主要是記載皮膚方面的症狀,而感染天花所產生天花瘡,容易與梅毒腫混淆,故無法確定同治皇帝是否感染梅毒。不過他也援引文獻指出,同治皇帝18歲親政時創造同治中興,且清朝典章制度規範嚴格,皇帝要到外頭尋花問柳不容易,或許他真的是被誤會而遺臭千年。
邱鴻傑補充,若放到現代醫學來看,梅毒只要透過簡單的「血清檢驗」就能立即遁形,後續治療為肌肉注射盤尼西林,再持續追蹤RPR(Rapid plasma reagin,梅毒反應素試驗)是否轉為陰性。不過他也提醒患者,若是真的確診,患者本人與性伴侶都要接受其他性病的篩檢,因為很多性病會合併交叉感染,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