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歐洲最大空中農場 對抗熱島效應節約資源

巴黎「都會大自然」已於今年7月正式啟用,未來2年完工後,將是歐洲最大空中農場。負責人向中央社表示,食材在地主義、對抗熱島效應與節約資源是都會農場的最大目標。

▲法國最大空中農場啟用 2年後成歐洲最大位於巴黎市凡爾賽門展覽園區「都會大自然」已於今年7月正式啟用,未來2年完工後,占地將達1萬4千平方公尺,為歐洲最大空中農場。(圖/中央社)

2015年,巴黎市凡爾賽門展覽園區(Parc des Expositions de Versailles)開啟了現代化的計畫,其中包含綠建築工程,打造展場屋頂的都市農場。

發展都市農業的新創公司Agripolis採用先進的水耕與氣耕技術,解決屋頂無法承受大片土壤重量的問題,最後取得巴黎市政府標案。

經過幾年籌備,這座位於展覽園區六號場館屋頂的空中農場命名為「都會大自然」(Nature Urbaine),原本預計今年春天啟用,卻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宕工程,最後終於在今年7月1日正式開放。

目前空中農場仍有逾一半空間未完工,計畫創辦人暨Agripolis負責人哈迪(Pascal Hardy)告訴中央社,都會大自然未來2年全部完工後,將占地1.4萬平方公尺,是歐洲最大的空中農場。

透過水耕與氣耕,農場目前種植20多種蔬果,夏季日產約1.5公噸無化學農藥蔬果,售予周邊食堂、蔬果店、飯店與民間組織,包括一旁的夥伴餐廳,以推廣「在地食材主義」(locavorisme)。每週三下午也有開放蔬果攤位,方便民眾前往採購,不僅新鮮,更可減少運輸碳足跡。

對於食材在地主義,哈迪指出,目標是要讓消費盡可能在地化。因此都會大自然出售的蔬菜,無論對象是公司或一般消費者,都是在周邊1到2公里範圍內。「因為很多人都知道有機是有限制的:買國外進口的有機蔬菜其實意義不大。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下一波趨勢會是在地優質食材,很多人都在尋找這種產品」。

哈迪向中央社說,這個大型空中農場計畫的貢獻,一是食材幾乎不需運送而減少運輸距離;二是助抗熱島效應、降低溫度;此外,空中農場也能減少消耗資源,無論水或養分均可循環再利用,且效率更高。

「我們希望能展示一種不同的模式,得以納入並嘗試解決其他農耕所有的缺點。所以這也是一種創新,以積極態度處理環境保護,同時避免二氧化碳排放」。

蔬果生產、承辦會議活動以及社群與教學是都會大自然的3大活動主軸。其中社群活動包括都市農場中135塊各1平方公尺開放認養的農地,一年只要320歐元(約新台幣1萬800元),就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空中田地,動手種植蔬果。

都會大自然有時週六會開課,教導認養者栽種的知識及技巧,並提供基本所需工具,「因為平常在超市買菜,不會接觸蔬果背後的生產過程、知識與故事」。認養民眾多是附近居民,也能趁種菜維繫感情。只可惜今年因為疫情,彼此鮮少見面,許多菜圃也都暫時由工作人員協助打理。

一名認養民眾展示了她的白菜和小番茄,並表示:「這個空中農場很有趣,概念很棒,風景很漂亮,如果家裡沒有陽台或花園,就可以來這裡。」

本業工程師的哈迪聊到創業過程,他原有一間相關產業的小公司。2016年,哈迪開始對農業經濟模式的研究產生興趣,便在自家屋頂進行實驗。從一開始的1名實習生,到2名,後來越來越多人聞聲而來,只好把原來在經營的公司交給別人打理,全心開發都市農業生產模式,算是無心插柳。

哈迪強調,空中農場並沒有取代傳統農業,而是在傳統與有機農業間找到第3條道路,並尋得對抗化學農業、殺蟲劑、提早收成與長程運輸的農產模式。

他下一步希望能把這樣的種植模式推廣到一般民眾屋頂,不僅能自產蔬果,更能透過植物吸收屋頂散發熱量的特點,共同對抗都會區典型的熱島效應。

中央社
#國際頭條

【#直播中LIVE】球迷看過來!台灣英雄見面會 林昱珉等12人現身新北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