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迎接下一個5年 為什麼我們從品牌出發?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XChange創辦人 許詮:
「透過一群人持續共享擁有的知識、資源,不只改變了每一位彼此的職涯、生活,更能創造影響力幫助更多人擁有更好的未來。」


自2016年成立,XChange以「擴大台灣網路圈人才在全球的影響力」為己任,透過破百場國內外網路圈聚會連接超過10000+與會者,臉書社團聚匯超過6000位社員,發布超過100+ Medium 深度文章,培訓近百位新鮮人學員,並協助拿到騰訊、亞馬遜、Popdaily 等實習/正職offer。如今,XChange已經不僅僅是網路圈內人的社群活動,在這裡你可以發現頂尖網路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初入社會的職場新人、求知若渴的大學生,也有一群希望透過「網路」來推動組織成長的社福成員。

XChange的多元背景,除了展現網路圈知識人脈在各層面的影響力與吸引力,也是上百位團隊夥伴,以「非營利社群力」共同經營的成果。隨著XChange在網路圈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我們在全球10座國際城市扎根,延展出涵蓋產業、校園、海外、社福等不同維度的活動。因應業務成長,組織內部也形成7大組別,核心團隊成員來自Google、Facebook、Alibaba、Tencent、ByteDance、LINE等頂尖互聯網公司,定期開會,策畫專案,舉辦歡聚活動,雖說是社群卻更像一間匯集頂尖人才的新創企業。

Why Rebranding? Why now?

對於企業組織或品牌主體(如城市、個人等)而言,好的品牌不僅是與用戶或參與者溝通的策略資產,更能夠為組織建立差異化定位、增進用戶及參與者的信任感,並連動組織各項實體或無形資源發揮綜效,亦為整體形象的濃縮。

隨著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內部業務的更迭,品牌的演化也同等重要,畢竟過往的溝通型態可能已經過時,不再有效。以XChange 為例,當我們的業務越來越多元,範疇也隨著能力迅速拓張,用戶對於XChange 認知就有可能失焦。此時,有些品牌會考慮啟動對應的Rebranding(品牌重塑)去重新建構與聽眾的關聯性。Rebranding從組織層面來說有兩個重大的意義,1. 向目標市場釋放訊息,發表定位與方向 2. 統一所有對外文字、素材,打造一致的品牌調性。以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為例,在2019年的Rebranding他們刷新了Logo、字體、設計底色、設計風格,去連結 “The firm”的經典與未來感的形象,塑造Contrast & Clarity。

對於XChange來說,這次的Rebranding 我們透過母品牌重塑,子品牌建立、影響力成果刷新,希望在成立5年之際,將焦點拉回核心價值,再將影響力擴散到各個領域,讓不同維度的影響力都能被看見,在組織內外部做整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以此為出發點,我們歷經數月梳理出以下子品牌,做為下一個五年的成長基礎。

XChange的5大子品牌:

1. 產業|產業趨勢論壇:定期舉辦網路產業趨勢的互動式講座,協助更多人了解產業新知,促使網路圈人才交流

2. 國際|海外發展:結合各國分社舉辦海外工作分享會,進行經驗及人脈交流分享

3. 學校|互聯網大學:媒合大專院校學生及業界產業先進,進行1對1導師制實習活動,進而幫助學子提升職涯發展潛能、尋找合適求職及實習機會

4. 社福|社會回饋:透過線下講座等多元形式,協助社福團體提升數位策略與操作,賦能成長

5. 公眾|知識共享:集結網路產業人脈及資源,深入剖析、彙整與共享最新的業界知識

Image for post

▲XChange旗下5大子品牌 。(圖/XChange)

如何做Rebranding?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在奔向「下一個業務里程碑」的路上,我們想要如何被記得? 以及如何有效地傳達認知?

以下,我們將從Slogan、品牌關鍵字、Logo、品牌影片展開,揭開XChange 品牌人的大腦。

Slogan & 品牌關鍵字

從陌生到熟悉,身為一個品牌你想要被記住的是什麼? 在這個思緒中,Logo 似乎是一個必帶的,抓人眼球的元素,而Slogan、品牌關鍵字則更像是一種策略性的選擇,並不是每個品牌都會高強度的去推廣。品牌利用Slogan、品牌關鍵字、品牌故事、以及其他對外訊息去構建一個品牌的內核,但定義內核本身卻未必需要這些輔助品。從這個觀點來說,Slogan和品牌關鍵字都是工具,端看品牌想要如何應用。

A. Slogan: 連接創造改變

綜觀知名品牌的Slogan,我們大致可以看到兩個極端: 說得很明確的 & 說得很抽象的。舉個例子: 華碩品質,堅若磐石 v.s Nike: Just do it。這樣的選擇個有取捨沒有對錯,這個選擇不僅考驗品牌人對於品牌策略的布局,也需要從組織的核心出發去做打算。

XChange的Mission 是擴大台灣網路圈人才在全球的影響力,而影響力意指連接資源、人脈、知識、機會,去改變不同的領域,在全球範圍創造價值,這樣的精神正是所有的XChanger 共有且希望被記住的核心。由此延伸出我們的Slogan: 連接創造改變。

Image for post

▲XChange Slogan,意指連接資源、人脈、知識、機會,去改變不同的領域,在全球範圍創造價值。(圖/XChange)

B. 品牌關鍵字: 4C+1A

對於社群來說,「人」是最重要的資產。因此社群中的人們認同的價值又更加重要,也決定了社群的屬性。XChange 的4C+1A不僅是XChange 長年以來積累的組織內核,更是第一次說出了XChange社群的DNA。

1. Community: 象徵非營利互助社群的本質

2. Connecting: 代表產業、知識、資源的連結

3. Cross-border: 展現全球10大據點形成的跨境人才網絡

4. Cooperation: 意指跨領域與學界、社福共創價值

5. Accelerate: 是社群中的職涯成長的加速

新 Logo的設計核心主張:跨境、閃耀人才、人才加速器、共創

Image for post

此次XChange全新品牌logo,由個人設計品牌「視覺者」創辦人、具豐富社群形象設計經驗的視覺設計師陳彥宇(Karas)主力操刀,以天空、極光、火箭、X等四大符號元素,分別結合跨境、閃耀人才、人才加速器及共創等核心主張,以及極光色、天空藍的新品牌logo配色,取代原本定位較為單一的簡約黑白設計,希望傳遞出XChange連接台灣海內外網路圈,協力共創蘊含動力的社群火箭,並乘載著極具潛力的人才們,點燃、升空,航向閃耀夢想極光的視覺意象。

此外,XChange透過此次進行品牌重塑,亦同步釋出全新品牌介紹影片,由 Darren 負責品牌影片動態效果呈現,Scott 負責品牌影片視覺主題的設定,期待能讓更多人透過影像化方式建構互聯網社群的想像,並更了解XChange的品牌定位。影片共分為四個部分:組織簡介、團隊成員背景簡介、五大維度影響力及品牌DNA,而整體視覺則延續新品牌配色的極光色和天空藍,象徵組織裡涵蓋各產業的專業人才,如同極光般難能可貴,而加入XChange的每位夥伴也都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發揮自身影響力。

組織簡介裡的地圖影像片段,描述XChange於全球10大城市皆有據點,透過不同區域地點的跳動,希望深化觀賞者對於「組織於多元城市都具有影響力」的印象;而在五大維度影響力畫面中皆包含跳躍的半圓,如漣漪般在各維度裡持續創造正向影響;其中,闡述XChange DNA的畫面背景以品牌logo輪廓般的圓球呈現,藉由圓球的移轉,進而帶出五大品牌DNA。影片中的各片段皆透過串連的動態文字進行呈現,則期望能傳達「XChange在瞬息萬變的各產業裡持續擴大影響力」的精神。

目前XChange全新品牌識別已於各對外公開的溝通管道翻新,而面對下一個5年,XChange也期許以非營利社群的模式,持續連接網路圈的知識及人脈,創造橫跨產業、國際、學校、社福、公眾等不同維度的影響力,匯聚台灣網路圈新生態的Know-how & Connection,持續在互聯網產業透過連接創造改變!

特別感謝XChange品牌組的項目團隊成員:

XChange Rebranding項目負責人:

Jack Yeh

XChange 品牌團隊負責人,目前任職於Facebook,並曾任Tencent 集團品牌與戰略合作負責人; 擅長策略聯盟、數位行銷、商業分析,曾到過30+個國家旅行。

組織梳理&內容設計:

陳楷迪 Kaidi

台大國企系,XChange 品牌策略/創新雙項目負責人。過去有Bain & Company, Tencent, Shopee等公司的項目經驗,明年將入職騰訊擔任市場營銷經理。

陳品樺Hulda Chen

現為大四學生,目前於美商科技公司實習 。

林宜蒨Daphne Lin

XChange品牌整合行銷負責人,目前於上櫃電商擔任企業公關,負責品牌傳播策略規劃、媒體公關經營,並曾任職公關公司服務互聯網及高科技產業美商客戶。

視覺設計:

陳彥宇 Karas

一個自由接案的視覺設計師,雙棲於商業設計、社群活動,擅長平面排版、動態圖像、整合視覺形象。以創造一致的視覺體驗,為每次任務的目標與趨動力。

品牌影片視覺主題設定:

楊正弘Scott

平面設計師,目前於小米公司擔任視覺設計師,負責台灣市場的品牌形象設計,同時也是 XChange 的設計師。

品牌影片動態效果呈現:

余秉霖Darren

任職網路科技產業的社群行銷,具備新媒體、新創Saas等豐富領域經驗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