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實習編輯葉定豊報導
西元221年,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帶著蜀漢數十萬大軍伐吳,孫權派東吳大都督陸遜迎戰,「夷陵之戰」把蜀漢軍殺得片甲不留。事後曹丕、羅貫中分析,劉備在這場大戰中會慘敗的原因是對部隊施行連營,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駐守北方邊境的黃權,沒有及時參戰才導致蜀軍潰敗,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陸遜和孫權分析,劉備輸在沒有水軍。
▲一般人認為,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的原因是實施連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想要知道夷陵之戰劉備慘敗的原因,就要了解夷陵的地形,夷陵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江邊就是充滿懸崖峭壁的高山,不具備水陸並進的優勢,蜀軍在烏山擊敗吳軍後,就一直高歌猛進,直到吳軍逼退到夷陵時,陸遜考量到這裡易守難攻,就想在這和劉備決戰。由於此處崇山峻嶺,水軍無法靠岸進行支援,不是駐紮在部隊後方,不然就是上岸,劉備不想分散兵力,選擇讓水軍上岸連營。
雙方在夷陵對峙,陸遜面對劉備的誘敵戰術、猛攻全都守下,甚至發現對方的營寨都是由木頭搭建而成,於是派兵繞後偷襲蜀軍,火燒連營,腹背受敵的劉備只好敗逃到白帝城,而當時黃權一直都在長江北岸堤防曹丕,根本不知道劉備兵敗,等道他發現回到蜀國的道路被吳軍把守,不得以只好投降孫吳。
▲陸遜分析,劉備在夷陵慘敗的原因沒有水軍守護部隊後方。(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可見,劉備當時應該讓水軍駐守在後方,才不會被陸遜偷襲,這點陸遜給孫權的奏摺也分析過,劉備輸的原因不在連營,而是讓水軍上岸;至今很多人都去夷陵現場考察,得到結論就是當時劉備的最好選擇就是連營。在歷史上只要軍隊腹背受敵都會慘敗,只有一個人可以扭轉頹勢,這人就是韓信,究竟他怎麼贏的,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