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說到乞丐,多數人對他們都沒有好感!除非是像武狀元蘇乞兒,或是金庸小說筆下的北丐洪七公,人們才會尊敬他們,稱他們為大英雄;然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乞兒、洪七公,我們不得而知,但真的有一位乞丐是被人們打從心底尊敬的,他的所作所為還被載入正史,成為中國歷史上真正唯一被載入正史的乞丐,在他去世的時候,還有上萬的百姓來為他送行,一時哭聲震天,到底他做了些什麼?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武訓是中歷史上真正唯一被載入正史的乞丐,被譽為「千古奇丐」。(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中國乞丐很多,歷代時局動亂,人民被生活所迫、走投無路,就會靠乞討為生!但同樣是行乞,為何有人會被載入正史,自然有他與眾不同之處。歷史上囃一被載入正史的乞丐,名叫武訓,他終身行乞辦學,身邊不留分文,高尚的情操,被譽為「千古奇丐」。
武訓(1838年12月5日-1896年4月23日),清代山東省堂邑縣(今屬冠縣)柳林鎮武莊人,家境貧苦。因家中排行第七,人稱武七,後改名武訓。武訓終身行乞辦學,身邊不留分文,為群眾辦學的先驅者,著名平民教育家,受到朝廷的表揚。
▲武訓終身行乞辦學,身邊不留分文,是著名平民教育家。(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武訓有一個不愉快的童年,七歲時候,父親不幸過世,他就靠著乞討為生,看著同年紀的人都在上學,他十分羨慕;14歲的時候,武訓到地主家打工,處處受人欺凌,因不識字,還被地主家騙了工錢;這讓武訓有了很深的體悟,他之所以這麼悽慘,完全是沒有受教育、沒有文化所造成。
因此,在武訓21歲的時候,當時仍有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都上不起學,他就在心裡暗暗發誓,決定不能讓更多的窮人家孩子像他一樣,於是心生一計,那就是靠乞討辦學。在別人眼裡,這想法或許異想天開,但他辦到了。
▲武訓先生是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行乞38年,建起三處義學,令人敬佩!(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武訓堅持自己的理想,乞討足跡遍佈多省份,他把乞討得來的東西都變賣存起來,省吃儉用,差不多過了三十年,公元1888年,在老家堂邑縣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為崇賢義塾。此後武訓還是堅持乞討辦學,他和人合作於1890年和1896年,先後辦起來了第二所和第三所義學。
然而,第三所義學辦立不久後,1896年,59歲的武訓因病去世,葬禮上來為他送行的百姓有上萬人,一時師生哭聲震天,鄉民紛紛落淚。武訓是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行乞38年,建起三處義學,教育了無數窮家子弟,是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後來《清史稿》收錄了他的事蹟,「千古奇丐」的一生,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