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蘇達研究:別怕吹奏樂器 上頭的氣霧才是問題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MUZIK

首圖▲:© ELIZABETH FLORES - STAR TRIBUNE

U工程師團隊(U mechanical engineers)與明尼蘇達大學管弦樂團合作,研究吹奏管樂器所生氣溶膠(aerosols) 的密度與強度,以了解演奏這些樂器可能會對新冠疫情的擴散造成多大的風險。

他們的首要目標,自是確認演奏廳中攜帶病毒的微粒飄浮在演奏者之間帶來的風險,以及了解這些微粒如何擴散、如何捕捉,好找出讓現場音樂會重回舞臺的安全之路,其研究結果不僅限於表演藝術界,更可與剛剛開始了解氣溶膠致病角色的科學家與官員進行交流。

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CDC)於秋季公布,氣溶膠有傳播病毒的可能,但比它更大一點的飛沫,仍是主要的傳染途徑,這也使得6英尺以上的社交距離規範有其必要——但目前鮮有降低氣溶膠威脅的指示可循,其險情還可能隨冬季來臨而更為嚴重。

U團隊發表在期刊上的第一分研究報告,指出某些樂器產生的氣溶膠確實較其它樂器要多——在時長10分鐘的各種測試中,小號、雙簧管、低音長號吹奏時噴出的氣溶膠最多;低音號(tuba)的超長管道則會使氣溶膠滯留其中,讓其演奏風險甚至比一般對話或呼吸時還要更低——不過即使如此,病毒氣溶膠影響範圍在30公分內便會隨距離逐漸收縮。

針對小號等最「危險」的樂器,研究者也花數週時間,試著在樂器開口處裝置濾網攔下氣溶膠。他們發現,三層濾網在小號上的過濾效果可達92%,但會明顯影響音色,吹奏也會吃力許多;兩層濾網雖然只能攔截75%,不過音色減損很少,似乎較為可行。

他們接著進一步研究音樂廳裡的氣流狀況,結果尚未發表,不過管弦樂團已將之實際應用。指導演奏者抗疫的該團醫師、也是U團隊一員的Jon Hallberg博士表示,吹奏銅管或木管樂器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可怕,研究再次證明,其製造氣溶膠的風險大致與正常呼吸時相同。他曾模擬氣溶膠在電梯、教室等通風條件不同的日常環境裡散布狀況的差異,而對音樂廳這樣實驗難度較高的大型空間,此前歐洲的相關研究只觀察到樂器噴出的飛沫,還未及氣溶膠部分。

在音樂廳中,U團隊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從演奏者處水平投散的氣溶膠,並不是造成傳染的頭號危險因子;相對於此,因身體溫度與週遭冷空氣的溫度差異,形成上升熱氣流,使氣溶膠在演奏者上空數公尺處結成的羽狀煙霧,反而更加令人擔憂。他們接下來的研究,也將試驗能否用濾網或抑制溫度變化等方式,來對付這層煙霧,希望能對眾多室內場所的防疫工作有所幫助,例如防止這種煙霧越過餐桌上的隔板,導致廳內用餐者受到感染。

更多古典樂新訊息:MUZIK閱聽古典樂

24小時古典樂線上聽:MUZIK AIR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NCC、考試院、大法官人事任命權卡立院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