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張家寧報導
過去舊時年代辦桌後將剩餘菜餚混雜加熱而成的食物,許多台灣人都知道叫做菜尾湯(又名雜菜湯),如今隨著時代變遷,該道菜色也演變成一道料理。對此,美食作家黃婉玲就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日有朋友向她抱怨菜尾湯太貴,讓她忍不住替該道美食叫屈,直呼「其實菜尾湯的食材成本比佛跳牆更加昂貴」。
▲菜尾湯製作過程繁瑣。(圖/資料照)
美食作家黃婉玲在臉書粉絲專頁「黃婉玲的烹飪教室」發文表示,近日她陸續接到朋友抱怨菜尾湯太貴,讓她忍不住想替該道菜色叫屈,她解釋,其實菜尾湯的食材成本比佛跳牆更加昂貴,雖然沒有鮑魚、魚翅,但大量的扁魚、香菇、金針、豬肚絲等等,材料種類繁多,「因此菜尾湯的製作食材費用永遠是居高不下。」
黃婉玲認為,菜尾湯總是被誤解與不解,誤以為是簡單食材堆疊而出,其實做菜尾湯前,要先依比例做出七道獨立的菜餚才能溶於一鍋,且製作過程若是遇到天氣太冷,為了讓食物出味,就算熬個七、八小時也不為過,直呼「真的是道靠天吃飯的菜呀!」
黃婉玲表示,若要將菜尾湯形象化,她認為菜尾湯就像「絕世名媛」,在50多年前她依然是高雅出眾的美人,感嘆「怎知因為辦桌文化的變化,她的美逐漸被無知給抹滅,一群不會做菜尾湯的人,將剩菜湊合一起就稱菜尾,其實剩菜與菜尾可是差之千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