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宜加/台北報導
歲末寒冬時刻,在家家戶戶歡喜團圓的季節裡,偏鄉仍有許多病痛纏身的獨居老人,不敢奢望有家人熱鬧團聚,只求能平安度過每一天。但偏鄉青壯人口外流嚴重,照顧服務人力也高齡化,出現阿嬤級照服員照顧更高齡的阿公阿嬤,她們用更在地日常的陪伴,溫暖老人家寂寞的心。
▲照服員桂枝服務阿嬤5年多了,建立如家人一般的情感。(圖/介惠基金會提供)
致力於偏鄉社區照顧的介惠基金會執行長施欣錦表示,偏鄉老人人口比例高,照顧人力嚴重欠缺,還好有些年輕的阿嬤們還願意出門工作,照顧部落社區裡的長輩。介惠照服員裡有近四成已經升格當阿嬤,這些「偏鄉超級阿嬤」活力滿滿,他們不只是家庭的骨幹,還是孤老長輩的親人,同時也是社區安全網最重要的守望者。
家住屏東縣春日鄉的胡盧桂枝,今年63歲,排灣族,已有6 個孫子,擔任介惠照顧服務員已有6年資歷。本應是含飴弄孫的年紀,卻挽起袖子照顧社區內孤苦無依的長輩,樂此不疲。桂枝有著原住民樂天開朗的個性,身手矯健,每週照顧9位春日鄉的長輩,從早到晚工作滿檔。每天早上天濛濛亮就起床,梳洗用餐準備出門,6年來往返偏鄉服務長輩,現已換了第三台機車,因路途遙遠、有些還是產業道路,屢屢要和砂石車會車爭道,辛苦不在話下。
但她總是笑瞇瞇地回答:「我很幸運,身體也還不錯,可以在熟悉的家鄉為族人服務,這樣那些身體孱弱的長輩們就能夠繼續住在家裡,不用去很遠的機構,因為他們都只會說母語,若離開家鄉去到外地語言不通,而且是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我感覺這樣長輩很可憐,所以希望盡量在社區裡照顧他們。」
桂枝身著圍裙和雨鞋,臉上紋有眼線和口紅,整個人看起來很有活力,她說:「我喜歡把自己打扮得看起來很有精神,我心情好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好。她娓娓道來,我現在照顧的長輩總共有9位,其中有3位獨居,另外一位白天獨居、晚上家人會回來;對於這些獨居長輩,我幾乎就是他們的親人,如果我沒有去服務,可能一天之中都沒有人和他們說話,有的甚至連飯都沒法吃。」
▲阿嬤不愛吃便當,桂枝會煮熱騰的山地飯一口一口餵阿嬤吃。(圖/介惠基金會提供)
桂枝談起她所服務的獨居長輩阿英阿嬤滿是心疼,阿嬤已高齡93歲,配偶和手足、甚至連4個孩子都離世了,隻身一人住在加蓋的鐵皮屋,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面。桂枝每天都去服務阿嬤,除了沐浴、家務整理,因阿嬤是低收入戶有送餐服務,但她不喜歡吃便當,所以配合長輩的習慣,桂枝會特別幫她煮山地飯,內容就是以地瓜、芋頭、南瓜山藥煮湯,軟爛清淡適合她的胃口。阿嬤年邁滿身病痛,桂枝也需要推她去附近診所就醫,天氣好時就陪她在家門口曬曬太陽。
回憶起5年前,當時阿嬤還能靠撿回收過活,但她有感於自己的體力日益衰退,親自走到桂枝的家中拜託她來照顧她,桂枝了解阿嬤的家庭狀況後,允諾會請居服督導協助安排。她接下了長輩的託付,就像家人般的把她放在心裡,讓阿英阿嬤可以安心地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阿嬤前些時候還能自己駕著電動車在部落移動,近來因尿道感染合併敗血症住院回來後,大部分的時間都躺在床上休息,所幸她意識還清楚,桂枝每天去服務探視,就是老人家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光了。
胡盧桂枝16歲就嫁做人婦,和先生離開家鄉北上謀生,早年和先生一起做鐵工維持生計,直到把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全家才一起返回屏東家鄉和親人團聚生活,這也是她多年來最大的夢想。她深知離鄉之苦,所以能就近照顧社區內的長輩使他們免於離鄉之苦,是她從事居家照顧服務的動力;其先生現擔任村長一職,夫妻倆有志一同照顧部落內的弱勢族人,期望結合更多資源來改善族人的生活。
介惠基金會執行長施欣錦表示,介惠早在20多年前即開始培訓偏鄉部落裡的婦女,擁有專業的技能成為照顧服務員,才得以根留家鄉照顧社區內的老弱婦孺,目前全台有50多位照服員,守護著700多個家庭,他們不只是家庭的骨幹,還是孤老長輩的親人,同時也是社區安全網最重要的守望者。
為了號召國人關注偏鄉長者照顧的議題,致力於台灣偏鄉社區照顧工作的介惠基金會,呼籲民眾捐款支持介惠「偏鄉長者照顧計畫」,讓欠缺資源的偏鄉老人也能在地安老,獲得妥善且持續的照顧,讓人生最後一哩路程常有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