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乾隆皇帝這個自稱「十全老人」的帝王,一生的確完美圓滿,功德聲名,長壽安康,似乎一樣不缺。然而真的是一點遺憾都沒有嗎?那得來看看接下來要講的那件事,這恐怕是他一生都無法抹掉的黑點。
▲乾隆晚年1件虧心事,百年後自食惡果。(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古代帝王相信人在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為了在那個地方延續人間的繁華榮耀,許多帝王自登基起便開始耗費鉅資,著能工巧匠修建宏大的陵寢,一磚一瓦都相當考究。
乾隆五十年,皇帝已經74歲高齡,陵墓的修建工作已經進行了大半,然而在這緊要關頭,卻傳來一個令他十分頭疼的問題,銀子有的是,高人也不缺,各地奇珍異物都一一搜羅了來,但獨獨沒有一種名為金絲楠木的木材。
這是一種十分珍稀的古木,有錢也難能買到,60年才成一棵,色澤光亮似綢緞,陽光下熠熠生輝,千年不腐不蛀,被稱為萬木之首,歷來都是帝王才能用,所以又被叫做皇帝木。乾隆的陵寢缺的正是它。
遍訪天下都沒能找到合適的金絲楠木之後,乾隆皇帝焦躁難耐,坐立不安,進而動了歪腦筋。地上沒有,地下可不是正有現成的嗎?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大殿正合適,裡面的楠木殿香氣宜人,蚊蠅不近,著實讓人羡慕,拆了納為己用正好。但紀曉嵐認為此舉十分不妥。
於是上奏道:律例規定挖明墳者死,皇上金口玉言,萬民之尊,此舉事關國體,干係重大,誠望陛下三思而後行。以此勸阻了乾隆。皇帝心裡也十分忐忑,最終不得不放棄了這個計畫。但仍然很不甘心,終究還是想出了一個偷樑換柱之計。
乾隆皇帝以翻修明陵為幌子,重新盯上了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殿。他命人將其中珍惜難得的上等金絲楠木運回自己的陵寢,換上了次等的代替。如此一舉兩得,不僅遂了自己的心願,還對外贏得了修繕明陵的美名。
但這種行為終究還是德行有虧,129年後的1928年7月,孫殿英在駐紮化縣時對清代古墓起了邪念,帶著部下用蠻力炸開了慈禧墓室的入口,對其中的金銀財物洗劫一空,緊接著破開乾隆陵寢的墓道,將裡面的珠寶玉器全部順走之外,皇帝的遺骸也被糟蹋的不堪入目。
溥儀聽聞此事十分震怒,派人去陵墓收斂先祖屍身,到了地宮,卻發現遺骸散落得到處都是,大部分都泡在污水之中,被破壞得十之八九,難以復原了。一代聖明之主最終卻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實在讓人唏噓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