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健康/郭家和
肝癌高居十大癌症第四 B肝C肝飲酒三大主因
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肝癌位列十大癌症第4名,一年新增個案達11,342人。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曾政豪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肝癌最常見原因為「肝癌三部曲」,先從慢性肝臟發炎進展到肝硬化,再由肝硬化進展為肝癌。最大宗的風險因子則是B型肝炎、C型肝炎與飲酒。近年來由於飲食改變、國人營養過剩,脂肪肝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曾政豪醫師指出,民國75年起,國內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目前36歲以下民眾B肝帶原率降到1%。惟過去B肝盛行率接近20%,推估國內仍有10%左右的B肝帶原者。尤其中南部不少民眾,對自身是否為B肝帶原並不清楚,容易因此忽略追蹤治療,當症狀出現才就醫時,往往病情已經相對嚴重。
若屬於B肝帶原者,務必定期追蹤控制。曾政豪醫師解釋,不同於C肝已有明確藥物,可把病毒完全清除而痊癒,目前B肝的藥物只能有效抑制病毒,大部分需要長期吃藥,一旦中途停藥,約有半數病人會在3年內病毒會復發。但是醫師強調,目前B肝的治療極限雖然僅可控制,但對於減少肝癌發生仍相當重要。
▲(圖/翻攝自今健康)
一杯高粱酒精數就破表?亂吃藥當心慢性肝臟發炎
肝臟是代謝酒精最主要的器官,長期酗酒有酒癮者,更要注意肝癌風險。曾政豪醫師說明,一般來說,酒精過量的定義是: 男性每日酒精攝取克數不應超過30克、女性則為20克。以酒精濃度50%的高粱酒為標準,一杯100 cc的高梁酒就含有50克酒精。雖有研究指稱適量酒精對心臟健康有益,但對於肝臟來說,任何一滴酒精都是負擔,有風險因子的民眾更要注意飲酒適量。
此外,傷肝性藥物也可能增加肝癌風險。曾政豪醫師提醒,不少國人認為吃藥可以「保養」,導致聽信來路不明的偏方,自行購買食用成份不明的藥物。這些錯誤用藥行為,可能與不明原因的慢性肝臟發炎有關。曾政豪醫師強調,保肝原則是「藥吃越少越好」,應該以經過醫師處方、需要使用的藥才吃。避免亂吃藥增加肝臟負擔。
晚期肝癌平均存活剩10個月 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肝臟多是沉默的器官,當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腹部腫脹、皮膚黃疸等徵兆時,大多已是晚期肝癌。曾政豪醫師指出,早期肝癌如有妥善治療,平均存活約有5年以上,相較之下,確診時已是第晚期的病人平均存活約只有10個月。
因此,若有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等病人,務必就醫治療、定期抽血檢驗腫瘤指數、肝指數,並且接受超音波篩檢,避免演變為肝癌。也有部份研究認為,家族史與肝癌風險有關,曾政豪醫師表示,如果有肝癌家族史者,也建議接受篩檢。
曾政豪醫師解釋,一個完整的肝臟檢查需要包括抽血及超音波檢查,有不少民眾以為抽血指數正常就代表肝臟沒事。肝臟超音波是篩檢肝癌的第一步,如果發現肝有腫瘤但能明確判斷為血管瘤,可選擇以追蹤為主。但如果是型態不明的腫瘤,或者腫瘤指數也異常,通常下一步會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診協助診斷,有時甚至需要肝臟切片才能確診。
並非確診肝癌都能換肝 保肝正確觀念要知道
曾政豪醫師說明,肝癌治療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以痊癒為目標,會以手術切除、換肝、或電燒微波等消融治療,以期使腫瘤完全消失。第二階段癌症已進展至第2期左右,腫瘤太多顆或太大無法開刀,會採取栓塞治療,以控制腫瘤為主。第三階段則是腫瘤出現轉移或侵犯到血管,病人就須接受化療、標靶、免疫療法等全身性治療。
▲(圖/翻攝自今健康)
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確,患者容易自認健康良好,而錯失早期治療機會。曾政豪醫師指出,每年都會見到50歲左右、方當壯年的病人,大多是家中經濟支柱而忙於工作,忽略了B肝帶原或是不清楚身體狀況,等到發現肚子痛等症狀,以為拿個胃藥就能痊癒,最後卻確診是晚期肝癌的病例,是非常可惜的狀況。
曾政豪醫師強調,保護肝臟的健康原則非常普遍,注意勿亂吃偏方、勿亂服用各種藥物、規律運動、多吃健康新鮮的食物。坊間有說法指稱上大夜班容易傷肝,曾政豪醫師說明,只要能保持規律作息,對肝臟的影響不致於太大,維持良好習慣,破除「吃藥保養」等錯誤觀念,相對來說更重要。有脂肪肝的患者也建議積極減重,能看到明顯的改善效果。
▲(圖/翻攝自今健康)
《延伸閱讀》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營養師:這4種情況都不能吃。
https://reurl.cc/l07lOq
熬夜會傷害肝臟、爆肝?醫:這些真正原因才更需注意
https://reurl.cc/0DZQbx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