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長期下背痛 PLT增生療法可緩解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楊芷晴/NOW健康

長期下背痛找不到病因,恐是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人體上半身重量藉由腰椎支撐,人的腰椎有五節硬骨,硬骨與硬骨間的緩衝物質就是椎間盤,硬骨往後延伸有骨板,而上下骨板相接的關節,就是小面關節。當腰椎退化時椎間盤會往後突出,小面關節炎也會退化長出骨刺,根據研究,腰椎退化中,小面關節退化所佔的比例為最高,而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椎間盤突出。多數小面關節炎患者會因為周遭肌肉為了保護關節而發生次發性緊縮,導致神經孔進一步受壓縮小,產生疼痛甚至麻電的感覺,必須對症處理才能緩解疼痛。

小面關節位置深且佈滿神經 發炎時會上下擴散連帶肌肉也會疼痛

超越復健診所王薏茜醫師指出,小面關節炎可分為退化性和外傷導致的退化2種成因,前者包括核心肌力較弱、常需甩腰搬重物、hyperlordosis(脊椎過度彎曲)這三類患者;後者則來自於車禍、撞擊及運動傷害等造成。小面關節位置深、加上佈滿神經,發炎時疼痛會上下擴散,甚至周遭的肌肉會緊縮,連帶肌肉也會酸痛,發炎感染嚴重時,甚至會引發類似坐骨神經痛的反應,不易單純藉由症狀確診。

王薏茜醫師曾收治1位長年居住國外的女性,主訴產後10年來一直承受下背疼痛的困擾,就醫多次照X光、核磁共振皆正常,原本幫小孩洗澡、拖地才會疼痛,後來惡化到連洗碗站立15分鐘,從背部、臀部延伸至小腿都有麻電感覺,止痛藥無法治本,暫時回台就診。經過深層高解析度超音波掃描發現有1節小面關節正在發炎,在與病患討論後決定採用增生療法之一的PLT療法, 1個療程後疼痛大幅緩解,搭配調整姿勢的運動訓練,半年後回診時,纏身10年的疼痛已幾近完全擺脫。

口服消炎藥治療小面關節炎 停藥後容易復發

針對長期的小面關節炎,臨床上可透過X光看出骨刺,且關節面會變得狹窄沾黏,若是急性發作的小面關節炎則利用核磁共振和超音波,能看到小面關節內部及周遭有發炎積水現象,附近肌肉產生腫脹而判斷。廣為人知的椎間盤突出在前彎時,背部會有麻電感覺;相反地,小面關節炎則是在後仰狀態,尤其是單側性後仰如上半身往右或左腳單側後仰是否疼痛來作為臨床訊號。

通常以口服消炎藥治療小面關節炎,治標不治本,且停藥後容易復發,王薏茜醫師表示,此時會採取超音波導引注射消炎,可考慮少量添加類固醇先降低發炎反應,再接續使用增生治療來強化長期受傷的組織,退化嚴重時可利用葡萄糖增生注射,若成效不彰則採用PRP或PLT血小板增生療法。傳統PRP療法每次需抽血,萃取出4至5c.c.血小板血漿,注射入小面關節時,由於血漿的黏稠性,不容易進行關節的解沾黏沖洗,且注射時痠痛較為明顯;PLT為血小板凍晶,經稀釋溶解可添加麻藥及生理食鹽水注射,注射時患者疼痛感降低,較為舒適,且水性的注射液操作上比較容易同時達到關節的解沾黏沖洗的物理性效果。

小面關節炎利用增生療法可緩解後 平日應調整正確姿勢更重要

傳統PRP是每次抽血,將血液離心後的血小板血漿注射於病痛處,不僅只有血小板,還有其他殘留血球細胞,對於佈滿神經的部位,治療上有一些潛在副作用。然而新式的SSLab PLT是1次抽血後,經由專利技術活化血小板,低溫真空凍乾,γ射線滅菌等過程,約14天內萃取出純粹的血小板以瓶裝粉狀凍晶狀態保存。SSLab PLT是抽取150~250c.c.全血,製成10至20瓶血小板凍晶,可保存3年。臨床上1次注射約可誘發2至3周修復期,大部分慢性傷害需要6周修復期,約每2周注射1次,持續3次的療程。注射次數因人而異,視患者本身傷害程度和和修復反應而定,因此療程需注射2至5次不等。

增生療法注射完後會有1至3天身體正在進行發炎修復的反痛期,可暫時服用非抑發炎性的止痛藥緩解,3天後開始進入組織重建期,7至10天疼痛明顯舒緩,2周後決定是否需再持續注射。王薏茜醫師強調,人的體態養成非一朝一夕,往往年輕時姿勢不正確很快能修復,隨著來到4、50歲修復力降低,疼痛就容易發作,小面關節炎利用增生療法緩解後,平日持續調整正確姿勢的運動訓練更重要,矯正骨盆前傾、背肌太緊、腹肌太弱等問題,透過正確的核心肌群訓練,有助脊椎正確受力,減輕小面關節再被壓迫及復發的機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包皮過長別與包莖混為一談 微創包皮槍守護男人命根子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