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 點亮小鄉鎮

文/白舒樺(文創LIFE)

「你好!我有二張名片,一張是我的事業,另一張是我的志業。」台灣創投教父柯文昌的熱情開場白,瞬間讓眾人都笑了,「人生不該只是打拚事業,若有一段時間可以投入志業,那種快樂是賺再多的錢也無法比擬的。」柯文昌時時想起母親生前念茲在茲,要他有能力償還天地恩情時,千萬不要怠忽幫助他人,於是,1994年以柯媽媽的法號為名,成立「融悟文化基金會」,2009年創立台灣好基金會,一點一滴挖掘台灣鄉鎮特色,讓外地人驚豔、讓本地人驕傲。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說明神農計劃(圖片提供/台灣好基金會)

來自屏東潮州的柯文昌,從小就在鄉間小徑長大,「從小,我媽媽就一直告訴我,賺了錢就要懂得布施,幫別人快樂,自己就會快樂,但默默助人就好,不用敲鑼打鼓,所以台灣好基金會成立的前幾年,我都謝絕採訪或宣傳。」直到這幾年,柯文昌慢慢領悟出,光靠一個基金會的力量太微弱了,如果能找更多企業家回鄉,各角落人文發展進步的速度會更快,整個台灣就漸漸不會有窮鄉僻壤了。

「就怕時間一拖,台灣很多小鄉小鎮的感覺就來不及找回來了,像現在的九份已經越來越商業化,回不去了。」強烈危機感,促使柯文昌找回台灣好地方的原始美好靈魂,「我的工作常要去世界各國看看,當我發現連韓國的城鄉發展都比台灣要快要好,我們輸給韓國,我真是不能接受。」柯文昌說,台灣滿是才華洋溢的小農,但他們苦無通路,台灣好基金會就希望能透過公平交易的精神,為他們搭起平台,協助他們行銷,甚至把通路推到國外去。

一小學一畝田 神農計劃改變台灣

柯文昌在高雄中學就學時,得天天從屏東趕火車上學,後來,老師心疼他舟車勞頓,讓他住進老師家直到畢業,這一住,柯文昌一輩子感念在心,「偏鄉的小孩,要給他們公平的機會,一旦他們覺得成長過程中有群陌生人不斷關心他們的人生,這些孩子在未來的路上,就懂得感恩與奉獻。」柯文昌的堅持,促成台灣好基金會在苗栗推動一個企業、一所小學、一畝校田的「神農土地教育計畫」,校園裡的蔬果在孩子們的照顧下,越來越欣欣向榮;孩子不但每天吃有機的營養午餐,更間接影響務農家長採用有機農法。神農計劃目前已有7家企業支持,認養苗栗9所小學。柯文昌說,「這些事本來該是政府要做的,但官方暫時還沒能力處理,我們民間自己捲起袖子,希望吸引更多力量回流鄉鎮。」

▲中興國小學生體驗採收校田作物(甜菜根)(圖片提供/台灣好基金會)

▲小朋友們開心享用有機營養午餐(圖片提供/台灣好基金會)

目前台灣好基金會在台東市、台東池上、桃園大溪有駐點,今年擬新增屏東潮州、苗栗等地,台灣好基金會駐鄉計劃的下一步,要回到柯文昌的故鄉屏東縣潮州鎮,「明華園就是從潮州冒出頭的,大導演李安、前文化部長龍應台都曾短暫住過潮州,我們現在就慢慢尋根,把潮州的文化根源找出來。」最快今年底,將和屏東縣政府合作,完成進駐潮州計劃。

池上人文經驗 柯文昌進駐故鄉潮州

用最無害的方式融入地方,台灣好基金會把雲門舞集、鋼琴演奏等藝術活動搬到池上戶外演出,今年夏天開辦池上藝術村,邀請蔣勳老師等藝術家進駐,打造台灣的巴比松村,柯文昌笑說,「或許哪一天自然而然就有了池上畫派,這每一小步都要走5到10年,在地文化運動是短期內看不到成效的事,只能有耐心,一步一腳印。」

在台東這幾年,柯文昌交到一票在地好朋友,「他們沉默卻有自信,不管是賣杏仁茶的、開素食餐館的、或是手作麵包的在地人,他們表現出一種生活態度,沒有太多言語,但很有力量。」柯文昌認為,發掘出能人感動、讓人啟發的元素,就是文創的精神。偏鄉紮根的工作,就像柯文昌自我介紹的開場白,這是他的人文志業,快樂滿足而持續著。

▲柯文昌回饋鄉里不遺餘力, 發掘台灣鄉鎮特色(圖片提供/台灣好基金會)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