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母親節怎麼過?不如跟媽媽相約看展去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我們都知道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起源為何呢?

母親節源自於美國,是近代才有的節日,最早為一個「紀念日」,因為當時有一位名為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的女性,她終生未婚與母親相伴,但母親於1905年5月9日過世,因此安娜於1908年籌辦了第一次的「母親日」,後來她見到許多媽媽因為戰爭而失去孩子,遂希望將自己舉辦的母親日變成安慰每位媽媽的日子,最後美國總統威爾遜於1914年正式將5月第二個星期日訂為母親節。

母親節一開始並不是歡樂的節日,而是為了撫平悲傷的日子,這恰巧和母親節出現之前,藝術家筆下的母親形象一致,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母親為「聖母瑪利亞」,在十三世紀之前,歐洲藝術由教會主導,作品多以耶穌基督為主,聖母瑪利亞屬於陪襯角色,即使少量以聖母瑪利亞為主角的作品,著重於宣揚聖母的純潔,即為處女懷孕,教會希望藉此宣揚禁欲主義,聖母像幾乎千篇一律,嚴肅而刻板,很難讓人感受到母親應有的溫馨與慈愛。

▲跟媽媽過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節。(圖/翡冷翠文創提供)

十三世紀開始,黑死病的流行讓人們更加珍視所愛之人,也更加重視家庭的意義,代表母性的聖母瑪利亞,便發揮了呵護、寬容、撫慰人心的作用,人們對聖母的認識產生了微妙變化,為此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開始讓聖母瑪利亞走下神壇,讓她帶著柔和的線條,進入民眾身邊。

綜觀古今,母親的角色總是在生命逝去時,成為象徵性的存在,在全球疫情依然不樂觀的現在,我們更該珍惜彼此,今年就回家陪陪自己的媽媽吧!除了陪媽媽吃個飯,也可以跟媽媽相約下個月一起到「會動的文藝復興」大展,看看當時的「聖母像」,包括達文西的《伯諾瓦的聖母》、《聖母子與聖安妮》;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多尼圓形畫》;拉斐爾的《金翅雀聖母》與《西斯汀聖母》等,一窺聖潔的藝術奧妙。

「會動的文藝復興」於2021.06.25~09.21假台北花博流行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

購票請洽翡冷翠文創官網及各大售票平台

https://www.firenzeculturex.com/
 

▲金翅雀聖母/拉斐爾Raffello(1483 ~ 1520)(圖/翡冷翠文創提供)

#母親節寵愛媽咪

【#直播中LIVE】2024臺中電競嘉年華跨界風潮!引領電競與運動創造新視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