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賢雅/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累計至昨(30)日確診人數已達8,160,死亡人數破百,疫苗被視為終結疫情的救星。隨著第二批AZ疫苗抵台,不少第一線醫事人員也陸續開始施打,但施打過後的不良反應也接腫而至。《三立新聞網》獨家訪問到5/28日施打疫苗的醫事人員Eva,在施打後兩天半內、共吞了六顆退燒藥、連續昏睡近20小時,才順利退燒,趕在5/31一上班,就站回第一線,繼續這場防疫抗戰。面對施打疫苗後的種種不適,她堅定的說「我們不能倒下!一人染疫全單位就會停擺,副作用再痛也要盡快復原回到崗位,因為有更多的民眾等著我們救援!」
▲防疫第一線人員陸續施打疫苗。(圖/輔大醫院提供)
服務於台北市的第一線防疫人員Eva自疫情嚴峻以來,工作量大增、工時增加,加上每天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更讓她身心俱疲、心力交瘁。日前接獲施打疫苗通知,她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不用再擔心進出高風險環境而遭受感染隔離的風險,但也對於施打後可能的不良反應感到擔憂。因此,她在施打後如實的整理成簡易護理紀錄,在臉書上分享給未來即將施打的第一線人員參考。
▲醫事人員施打疫苗後,寫下護理記錄供未施打的學妹們參考。(圖/引用自Eva臉書)
記錄中,Eva於5月28日14:30施打,期間有點疲憊,但沒有不舒服。20時返家後開始頭痛。22時,因為頭痛及全身開始酸痛,無法入睡而自行服用了Paramol鎮痛解熱劑,直至29日半夜3點,發現自己發燒,吃下第二顆退燒藥才順利入睡。清晨7:15分醒來,已發燒到37.9度,9:30吃下第三顆退燒藥。
▲Eva施打疫苗後身體反應較為激烈,為盡返回崗位,兩天內服下六顆退燒止痛藥。(圖/引用自Eva臉書)
直至29日中午,Eva一直反覆發燒到38.3度。午餐過後,體溫高達38.6度,13:30換吃日本感冒藥後開始昏睡。2小時後已燒到39度,持續的頭痛加上骨頭酸痛,她再吃止痛藥Ultracet後繼續昏睡,到晚上6點,已經燒到39.9度,喝兩口水之後,一路昏睡至隔天(30日)清晨2:30,雖然出汗但體溫仍高達39.4度,酸痛也未見好轉。直至30日11時,她仍在38.3度高溫,已累積吃下五顆退燒止痛藥,連續昏睡19小時,仍不見好轉。雖然過程辛苦,但文中還不忘幽默的寫下「人生中第一次退燒藥完全沒用」,對於這麼激烈的注射後副作用,她也自我安慰的寫到「我真的好年輕」。最後附上四張高燒時的耳溫槍畫面,注解「今天(體溫)比泡溫泉還精彩」。
▲Eva笑稱自已施打疫苗後的體溫,比泡溫泉還精彩。(圖/引用自Eva臉書)
Eva在訪問中提及,同事們注射後的不良反應,多數都在48小時內就能得到緩解,自己的持續高燒只是極少數反應激烈的個案,因此特別記錄下來,希望可以提供大家參考。也慶幸有家人幫忙照顧昏睡自己以及年幼的孩子,讓她可以好好休息、盡快復原,在周一立即回到醫事崗位上繼續服務市民。
無獨有偶,在美國執業的華人醫師Jeffrey,也是在第一時間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他認為,身為第一線人員,保護好自己才能照顧更多的病人!因此,他在去年11月美國開放施打疫苗的第一時間,即接種了莫納德疫苗,透過退燒藥與消炎藥的雙管齊下,順利在24小時內退燒、止痛,但手臂注射處,仍腫痛了一周才消退。他指出,無論何種疫苗,注射後會有一至三天的不適症狀,如發燒、發冷、全身酸痛、關節酸痛、嗜睡,都屬正常反應,可以服用藥物緩解,若症狀超過3天,就需就醫治療。Jeffrey更提醒,只打第一劑疫苗,是沒有任何的免疫力,第二劑施打完兩周後,才會到達疫苗最好的保護力,期間仍需做好防疫才不至功虧一簣。
▲美國醫師分享第一時間施打莫德納疫苗經驗。(圖/食藥署提供)
在嚴峻的疫情下,充斥著緊張與不安的氛圍,造成社會上不少對立與衝突。Eva坦言,工作上持續面臨著醫療資源吃緊的壓力,過多的口水及批評,只會打擊大家的工作士氣。希望民眾能給第一線人員多些支持與認同,讓這些克盡職守的防疫相關人員,能持續站在第一線守護民眾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