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醫師:疫情,就是把台灣人的集體性格映照出來

文/醫師沈政男

【用非疫苗方式控制疫情 爭取疫苗購買製造與施打餘裕】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依WHO標準,國產疫苗不可能在7月通過EUA」,既然如此,又何須擔憂疫苗審查委員抵擋不了蔡英文總統講一句「國產疫苗七月底前供應」所造成的壓力?

蔡英文在5月18日會講那樣的話,就因為萬華疫情爆發,她以為快要失控了。其實,疫情從頭到尾就是不會失控,但你如果太緊張,就會講出著急話。

然而,畢竟蔡英文有她的政治責任,必須講這樣的話,這時,身為疫苗審查委員的人,更應擔起把關的責任,而非辭職落跑,更不應該對媒體放話,即使辭職以後都不應該。

▲國內首批莫德納(Moderna)疫苗7日下午檢驗完畢,核發封緘證明書後,工作人員在低溫倉儲進行封緘作業。(圖/中央社)

我一直對法國為什麼還沒做出新冠疫苗感到困惑,聽了陳培哲的講法以後才發現,原來,法國藥廠賽諾菲就是使用跟台灣國產疫苗相同的蛋白質次單位技術,而此技術應用在新冠疫苗並不容易,於是耽擱了下來。

賽諾菲為什麼要選此技術?因為使用在流感等傳染病疫苗已經很久,而且不需要超低溫保存。

結果呢,疫苗試驗時發現,在老人家身上所起的免疫反應太小,因為劑量給太低了,於是必須修正,重做實驗,於是耽擱了。

現在,美國Novavax,也是使用蛋白質次單位技術,說是跑得最快,可能會在夏季上市,至於賽諾菲,恐怕還得拖到更晚。

夏季,是什麼時候?如果是八月,那就是比台灣的國產疫苗還慢了,那麼台灣等於是第一個使用蛋白質次單位新冠疫苗的國家。

陳培哲說,「發展疫苗,不應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賽諾菲就是如此,他們也另外發展了mRNA疫苗,也就是輝瑞與莫德納那一種疫苗。

現在的狀況是,如果國產疫苗二期解盲成績不錯,那麼能不能拿到台灣的EUA,然後在七月底開始施打?

疫苗審查委員只負責諮詢,最後決定權還落在食藥署。

你說,食藥署,敢不通過嗎?如果不通過,結果台灣疫情又大爆發,誰要扛責任啊?

事實上在今年四月十五日以前,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國產疫苗廠商、審查委員與食藥署,當然還有蔡總統,都可以好整以暇讓國產疫苗走完科學流程,把最安全最有效的防疫武器交給台灣人民,在對抗大流行的戰爭裡立於不敗之地。

可惜,疫情後來大爆發了,而且,引起了大恐慌,於是整個疫苗購買、生產與施打政策與流程,就此成了一團混亂。

最新網路民調顯示,八成多台灣人願意施打疫苗,進口或國產都好,這跟幾個月前只有不到四成,可說天壤之別。

就只有台灣是這樣。你看香港與日本,至今人家對疫苗仍是興趣缺缺。

為什麼?就是兩個字:怕死。

台灣人先前為什麼不願意打新冠疫苗?因為,不是疫情不嚴重,而是根本沒有疫情,再加上AZ疫苗有血栓副作用,於是大家能不打就不打。

後來,疫情爆發,每日新增幾百例,大家嚇到了,以為疫情就失控了,新增案例就要指數成長了,於是紛紛改變主意,說要打疫苗了。

指數成長。凡是曾經在五月中旬寫出這幾個字的人,我敢說你對疫情完全不懂,也不會研判。

台灣去年防疫防到消滅病毒,達成連續零確診的世界紀錄,結果一個萬華群聚感染,就只是每日新增數百例,就把自已的防疫能力忘得一乾二淨,以為自己就要變成歐美那樣的新冠地獄了。

疫情,就是把台灣人的集體性格映照出來。

什麼性格?愛買保險的性格啊!還記得「五百元隔離險」的搶購風潮嗎?現在,多少人領到了?

台灣人骨子裡就是一個沒安全感,特別對疾病、健康容易擔心的族群。

整個新冠防疫,從頭到尾就是一個愛買保險性格的展現。

有沒有看到挪威說他們的疫情已經結束了?人家現在每天新增數百例,比台灣還多。

事實上以台灣人的小心程度,根本不會讓疫情呈現什麼指數成長,也不會失控,但大家現在就是對自己沒信心,即使去年防疫防得那麼好,也依然相信,喔,「沒有疫苗絕對不可能控制疫情」那樣的論調。

有沒有看到,多少不遵守防疫規定,或者不遵守潛規則的人,都成了網路與輿論攻擊的目標?

這樣的社會,怎麼可能讓疫情失控啊?病毒是要怎麼傳播?

AZ在台灣已經引發多少血栓案例了?是誰說亞洲人比較不會血栓?要當擁護政府急先鋒,也不先打草稿。

國產疫苗如果沒有三期試驗,到底能不能打?

輝瑞疫苗聽說在以色列引起心肌炎,但美國說跟疫苗無關,到底真相是怎樣?

凡此種種對疫苗的疑慮,尤其是對倉促開發出來的新冠疫苗,就是實質存在,不是你用科學或政治語言就可撫平。

在歐美,因為已變成新冠地獄了,因此施打疫苗的好處,當然就相當明顯了。

但在台灣,至少在今年四月十五日以前,大家根本意興闌珊。

蘇貞昌在今年二月說什麼?台灣沒有施打疫苗的急迫性!

為什麼三個月過去,變成了國產疫苗可以不用三期試驗就可能上市?

其實,台灣還是有機會不靠大規模施打疫苗,就把alpha變種帶來的疫情,控制到可以忍受的程度,而且必須要這麼做,因為,好多人不是對疫苗放心,而是擔心疫情失控,病毒呈現指數成長。

把疫情用非疫苗方式控制好,讓大家有時間購買、生產與選擇疫苗,不必急就章做一些可能後悔的事,不是比較妥當嗎?

台灣其實可以優雅防疫,可惜底蘊太淺,自信不足,即使去年防疫防得那麼好,現在大家也只能在恐慌中爭搶疫苗救生圈。

 

 

#P3實驗室女研究員確診Delta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