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資料畫面
文/只要有心人人都是攝影大師
科技日新月異,各種電子商品也是愈來愈便宜,尤其是相機,只要到了熱門景點,都能看到許多人脖子上掛著一台單眼,彷彿人人都是大師一般。但你知道在數位相機還不發達的年代,真正的攝影大師是怎麼拍照的呢?以下幾位知名台灣攝影師,愛拍照的你們一定要知道。
柯錫杰
▲50年前的柯錫杰/(圖/柯錫杰臉書)
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台南市,本在大學攻讀機械,在30歲前往東京進修攝影。其獨特的攝影風格,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評為「用相機作畫」,作品超越相機的機械性;而紐約漢默畫廊(Hammer Gallery)更為他展出作品。柯錫杰近日也活躍於臉書,享譽國際。
▲〈水姿繪〉 四草/攝影柯錫杰
▲巨塊與微塵/攝影柯錫杰
張照堂
▲張照堂(圖/張照堂臉書)
1958年生於板橋,高中時期加入攝影社便開始鑽研技,其作品充分表現迷網、鬱悶之感。張照堂在22歲時與恩師鄭桑溪舉辦「現代攝影雙人展」時,引起攝影圈眾多關注。步入社會後從事廣告工作,後更擔任過攝影記者,期間頻繁走訪台灣各地,孕育出量多且質精的作品。張照堂的作品以紀實為主,探討人、鄉土、生與死,現在在臉書能不時能看到他更新照片。
▲歲月/照堂攝影展作品(攝影/張照堂)
(攝影/張照堂)
阮義忠
▲阮義忠(圖/阮義忠臉書)
1950年出生,宜蘭人。早年在擔任《家庭月刊》的攝影時,便開始致力推動台灣攝影的發展,著書無數,其影響遍及兩岸及亞洲,被譽為「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啟蒙者與傳道者」。在阮義忠的攝影集中,以《正方形的鄉愁》最被人所知,以黑白的120底片記錄下台灣鄉土與喜怒哀樂。
▲阮義忠著書無數,致力於台灣的攝影發展(圖/安平書房微博)
▲阮義忠作品《正方形的鄉愁》封面(圖/阮義忠微博)
在脫離底片機時代後,照片取得更容易,許多稍縱即逝的時刻變得更容易捕捉,但人心的變化卻也悄悄脫離攝影的本質。阮義忠受訪時曾說,「一定要珍惜每一次按快門的機會」,只有在最決定性的瞬間按下快門,才是創作的態度。時代在變,人心不變才是真正的可貴。
▲老相機(圖/pixabay免費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