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許珮絨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席捲全球,至今已延燒超過一年,《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一份最新研究發現,事實上早在2萬年前冠狀病毒就曾侵襲東亞地區,導致東亞人的基因發生變化、演化成更能對抗新冠病毒及其他冠狀病毒的型態。
▲新冠病毒在全球已造成1.8人染疫、近400萬人死亡。(示意圖/Pixabay)
據《紐約時報》報導,過去20年來,能夠感染人類並引起嚴重呼吸道疾病的冠狀病毒主要為COVID-19、SARS和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另有4種冠狀病毒也能感染人類,引發的症狀較為輕微,然而科學家並沒有直接觀察到其成為人類病原體的證據,因此依靠相關線索推論發生的時間。
較溫和的冠狀病毒中,最新一種稱為「HCoV-HKU1」,在1950年代跨越物種障礙傳播給人類;而最古老的稱為「HCoV-NL63」,可以追溯到820年前,但更早的冠狀病毒蹤跡已難以發現,科學家於是將重點轉移至人類DNA,並採用新方法進行研究。
由於病毒會不斷變異,人類的基因長期下來也會因對抗病毒而產生變化,若一版本的基因具有足夠抵抗病毒的能力,就會迅速地從一代傳到下一代,逐漸在人群中成為顯性基因版本。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生物學家David Enard與團隊分析全球26個人群共上千件DNA樣本,在東亞人群發現其中42個基因具有顯性版本,這表明東亞人可能已經適應某種古老的冠狀病毒;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研究員Yassine Souilmi表示,這種情況似乎只出現在東亞地區,在世界各地其他人群的DNA中都沒有發現此特徵。
研究指出,東亞的這42個基因都具有大致相同數量的突變,顯示它們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迅速進化,科學家推算突變的時間點應落在距今2萬至2.5萬年前。
◎完整研究:An ancient viral epidemic involving host coronavirus interacting genes more than 20,000 years ago in East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