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世澤
好友推薦了一部跟播中的韓劇《直到瘋狂》,描述的是關於中年人在職場遇到裁員 、派系 、鬥爭 、站隊形選門派的大企業文化,光看劇情介紹就非常吸引人。
但在進入《直到瘋狂》前,我先回頭重看了老片《型男飛行日誌》,講的一樣是中年裁員的職場現實,這部電影幾乎是身為上班族必看的神片,還記得年輕的時候,看得不是感觸,是喬治克隆尼的帥。而在職場打滾一、二十年之後,再重看這部電影,就是滿滿的自省,然後對著鏡中的自己問:「有一天如果喬治克隆尼平靜地坐在我對面,我準備好了嗎?」
▲《型男飛行日誌》探討職場裁員議題,從資遣者和被資遣者的角度出發,刻劃細膩。(圖/翻攝自IMDb)
大企業每每遇到景氣低迷,大環境不佳之時,為了應付變局,裁員節省人事成本,成了企業節流的最直接手段。有些企業老闆,沒勇氣親自面對遭辭退的員工,因此將這份工作外包,《型男飛行日誌》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公司,而雷恩(喬治克隆尼/飾)正是公司裡的王牌,飛遍美國各地,冷靜地一一跟員工面談,幫助企業,將員工一個一個資遣。
▲雷恩(喬治克隆尼/飾)飛遍全美,協助各企業瘦身裁員。(圖/翻攝自IMDb)
這份工作容易嗎?出一張嘴,對一個陌生人說,你不用再進公司了。這一點都不容易,可能還是我認為最殘忍的工作之一。
雷恩必須用各種華麗的詞藻將人資遣,例如:「這絕對不是針對你個人。」「任何一個開創過歷史的人,都經歷過此刻的你。」但,詞藻再華麗,說詞再優美,都掩蓋不了要你滾蛋的最終事實。
而這冷血無情的事,我也做過,多到我得慢慢回想,才能記起一件又一件我曾經親自揮下的大刀,是如何無情地砍在下屬的身上。
曾經一通電話,打到遙遠的離島,告訴他,公司有其他考量,抱歉了。曾經從台北坐著火車,到島的對角線,告訴他,我們有其他想法,抱歉了。曾經跟著一群人,無奈地坐在高鐵站的星巴克,為難的要從這群人裡面,挑出一個離開的對象,盡管大家都是優秀的,抱歉了。曾經,看著因為這份工作,重新找回自信的他,最後我仍抱歉地開口,你並不符合公司需求。
任何被告知這項消息的人,人生都是瞬間天崩地裂的,「我該怎麼告訴孩子?」「我有孩子有房貸要負擔。」「我該怎麼回家跟老婆說失業了。」或者只是一句:「去你的。」
▲年輕的娜塔莉(安娜坎卓克/飾),認為資遣採用視訊即可,卻忽略了被資遣者當下的心理感受。(圖/翻攝自IMDb)
在《型男飛行日誌》裡面一個有趣的轉折是,雷恩雖然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說客,他自己卻也面臨公司轉型的挑戰。老闆聘用的年輕女孩娜塔莉(安娜坎卓克/飾),認為雷恩這些資遣師,在美國各地出差,親自到企業執行裁員的工作,耗費太高的成本,因此建議公司轉型採用視訊資遣,並且製作了一套資遣的SOP,這樣的作法當然遭到雷恩的強烈反彈,兩人之間擦出不少火花。
娜塔莉以公司的出發點考量,希望省下成本,創造最高利潤,而雷恩則認為,裁員這件事,有血有淚,雖然必須果斷果決,但面對這些即將失業的人,他們需要的,可能是面對面的言語交流,而不是面對一個冷冰冰的視訊螢幕。
▲老少對資遣方式的看法不同,激盪出不少火花,及令人思辨的議題。(圖/翻攝自IMDb)
曾經看過一部陸劇,裡面對於職場的解讀是,職場並非慈善機構,難以無條件的照顧存在機構之下的所有人,它追求的是高績效的營運跟獲利,所以在過程中淘汰乃是必然。但職場亦非重刑犯監獄,在追求績效的同時,也不會失去該有的人性。
雷恩對於這份工作,給了一個令人舒服的解釋,為這部電影定調:「我們的工作,是和緩這些失業者的痛苦,運載受傷的靈魂,穿過讓人恐懼的河流,直到看見希望。」
※ 更多有關劉世澤《名人短評》請點擊閱讀→https://reurl.cc/dG7j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