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中心/臺南報導
【文/李佳芳 攝影/蔡宗昇】
從東京來到臺南,大洞敦史在臺南生活十年,遇見了從未想像的新自己。臺南的溫度與包容,令他卸下日本人的拘謹,穿著沖繩襯衫與海灘褲,他恣意過快樂的日子、晃蕩老街巷的樣子,比臺南人更像臺南人。
大洞敦史
現職:日語教師、作家、翻譯家,蕎麥麵師傅、琉球三線琴演奏家
移居臺南:10年
移居臺南的原因:吸引移居臺南的原因:喜歡臺南溫暖與人情味
做喜歡的事、開心過日子
大洞敦史穿著花裡胡哨的沖繩襯衫與短褲,散步在離家不遠的臺南運河旁,一片夏季盛放赭紅的鳳凰花樹林下。對於生長在東京的他來說,河對岸大樓矗立的風景沒有太大意思,他反倒是被眼前的小樹給吸引,指道:「這是我種的。」每年9月29日的臺南老樹節他都來參加,在這裡種下一株自己的樹,並期待未來成為城市風景的一部分,好似他在臺灣落地生根,也活出自己的姿態。
▲大洞敦史在臺南靠著技藝謀生,自由過著快樂的生活。(圖/業者提供)
令人愛上的溫度與包容
來到臺灣10年,大洞敦史以他自己從未想過的方式在臺南生活,他是日語教師、作家、翻譯家,同時也是蕎麥麵師傅以及琉球三線琴的演奏家,身分超級斜槓。「每天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快樂過日子。」這是現階段的他,對於生活在臺南的感想。
1993年,大洞敦史9歲,隨父親旅遊初次認識臺灣,而長大後,他在讀明治大學研究所期間,因為參加一場工作坊再次來到臺灣。「我印象深刻,從桃園機場大廳走到外面時,一陣帶點濕氣的暖風吹進我的皮膚,覆蓋全身,那個感覺恰似被母親或情人擁抱般。」他說起當時的感受,那陣風使他感受到臺灣的「溫度」與「包容」,也讓他有點衝動地愛上臺灣。
自此,每個寒暑假大洞敦史都一個人來臺灣四處旅遊,而一次在朋友的介紹下,他來到安平古堡與孔廟,發現臺南這座城市有許多層次,便暗自在心內許下心願:「如果我要研究臺灣,那一定要從臺南開始。」埋下了他在2011年移居臺南的契機。
臺南是尊重老慢弱小的城市
從臺灣的旅行者到成為臺南的新市民,大洞敦史表示臺南影響他非常深。「我在日本的時候,每天出門都穿西裝打領帶,因為西裝讓我有安全感,但我自從認識臺灣,尤其是移居到臺南之後,我感覺自己是如魚得水,個性上變得開朗許多。」天天都是沖繩襯衫、海灘褲、涼鞋的打扮,與他在日本的樣子迥然不同。
在日本的大洞敦史是個喜歡窩在家的書生,但在臺灣的大洞敦史卻是個沒事也常常出門巡遶的「暴走族」。「我一到臺南就先買了50cc的中古摩托車,隔天就自己騎去高雄美濃,接著又去了屏東墾丁和牡丹鄉,看太平洋。3天騎了800公里,那是我的赤兔馬。」大洞敦史得意地說,自己對臺南街巷的熟悉程度,堪比郵差!
也因此,2014年他把在南臺灣的生活點滴與旅行發現,以日文寫下《臺灣環島 素描南風》(台湾環島 南風のスケッチ),於2019年則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中文著作《遊步臺南:12位藝術家的臺南慢時光》(皇冠出版)。後者記敘了他與12位不同領域的台日藝術家一起散步臺南的故事。
這當中,他從音樂人謝銘祐口中得知安平和原住民的故事,從插畫家佐佐木千繪的眼睛看到巷弄裡可愛的窗花,從詩人葉東泰的詩作發現鳳凰花的美……在書寫時,他感受到臺南人的熱情與溫柔,也累積出自己對臺南的獨特看法。「在這個崇拜速度的世界裡,臺南是懂得尊重老、慢、弱、小的城市,可以改變人類的價值觀」。
▲安平巷弄有很多歷史,是大洞敦史最喜歡的地方。(圖/業者提供)
以一身技藝回饋新故鄉
因為臺南的包容性,使大洞敦史可以如日本古諺「芸は身を助く」(註),仰賴著一身技藝維生,而無論是教學日文、彈三線琴、手打蕎麥麵等,大多也是因為自己喜歡以及想分享給臺灣朋友們,所以才特別認真學習的。
「我想強調的是,再怎麼不足掛齒的小技藝,有一天也可以幫助到自己或身邊的人。」臺南之所以成為他理想的移居地,也是因為這座城市對於技藝,抱持著尊重與接納的態度,使得他因此可以自立生存。
為了回饋這個很照顧他的新故鄉,大洞敦史去年參加警察通譯人員培養課程,希望自身才能可以被社會利用,並於今年與朋友共同籌辦「臺南市日本人協會」,為更多移居臺南的日本人舉辦講座與提供資訊,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疑難雜症,能夠在臺南如他一般,過著如魚得水的生活。
註:有「一技在身,勝積千金」之意。
▲為了文化交流,大洞敦史引入蕎麥麵工藝。(圖/業者提供)
走讀古福爾摩沙路線
目前大洞敦史正在協助歷史小說的日文版翻譯工作,預計明年在日本出版的《福爾摩沙三族記》(陳耀昌,遠流),以17世紀的臺南為主舞台,描述發生在荷蘭傳教士、西拉雅族麻豆社人,以及鄭成功部將陳澤的故事,作者利用三個不同民族的視角,講述經歷荷蘭、明鄭統治,在動盪時期之下的臺灣開拓史。因為翻譯這本書的關係,他也從書中深度閱讀了臺南的前世今生,推薦大眾可前往書中歷史場景一遊。
安平古堡 荷治時期的活博物館
安平古堡又名「熱蘭遮城」,為荷蘭人興建的堡壘,從建築到周邊巷弄都可以閱讀到許多航海貿易時代的遺蹟,例如荷治時期城牆、德記洋行、文物館等,當安平古堡荒廢之後,很多在地人拆城牆蓋屋,巷弄裡可發現許多房舍夾雜著老時代的建材。在《福爾摩沙三族記》中,曾描述荷蘭人在熱蘭遮城開派對的故事,他們也是臺灣史上第一群喝啤酒的人。
四草大眾廟 鄭荷古戰場遺跡
歷史上,鄭成功軍隊利用漲潮從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避開安平古堡的監視,一舉拿下現在的赤崁樓,而四草就是登陸臺灣的重要地點。來這裡除了參觀四草隧道,河道旁的大眾廟為當時為了祭祀戰死亡靈所設,廟後方有一座古戰場紀念碑的「荷蘭塚」,為一般人較少留意的歷史遺跡。
北線(汕)尾 藏在小漁港的臺灣門戶
鎮門宮旁的鹿耳門溪口,是鄰近鄭成功水軍登陸臺灣的地方。溪口旁還有個小漁港,那裡的風景如今看來平淡,過去卻是掌管出海口與海的「臺灣門戶」,也是魏德聖導演與父親的回憶,以及剛開始構想電影《臺灣三部曲》時,思索歷史之地。將上述兩個場景串聯起來,是一條能夠感受四百年前福爾摩沙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