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娟瑜/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疫情發生,不少人因而失業,因而在家分流上班,怎麼反而有「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發生?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安東尼·克洛茨(Anthony Klotz)在《彭博》提出此名詞,他指出全球疫情發生,上班族對工作/成功有了新思維。
工作是為了什麼?
當初,有的人是隨波逐流進入職場,為求溫飽從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工作;有的人是追求理想,全力逐夢踏實;也有的人困在家族事業,唉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新一代的志業?
日復一日的歲月裡,多數人彷彿滾筒裡的倉鼠,踏著、踩著,就是原地打轉,要改變工作環境談何容易;如今,疫情風聲鶴唳,心驚膽跳之餘,不免自問:「這是我要的人生嗎?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案例一:減少通勤時間
振明在一家原物料公司擔任倉儲管理主任,通勤時間來回需三個多小時,因經驗豐富,勝任有餘;疫情階段他仍需奔波,但父親打過疫苗後的頭暈不適,身為獨生子的他有了新決定。
振明已投遞住家附近的大賣場,同樣是倉儲管理師,薪水雖然少些,但每天省下兩個小時通勤,他覺得更划算。他說:「疫情讓我下定了決心。」
案例二:找回生活掌控權
麗莎業務能力強,人面又廣,疫情前已取得威士忌品酒師證照,為公司帶進大量業績。疫情爆發後,她感到人情冷暖,因為市面上交際應酬被管制,業務量瞬間縮水,老板明講要她休無薪假。
見到老板翻臉如翻書,麗莎改變原本一輩子奉獻公司的想法,她準備自行創業,她說:「我以前很偷懶,仗著公司給的高底薪加佣金,日子過得挺舒服,如今,全球疫情七上八下,我問自己:這一生的優先順序是什麼?」
案例三:增加親子互動時間
惠雯曾經因小學五年級女兒鬧脾氣,不早起、不吃早餐、不想上學,每天早上七點多就是拉鋸戰。
疫情階段,惠雯居家上班,女兒線上學習,兩個多月下來,女兒每天睡飽飽、吃好好,不慌不忙下,兩頰也逐漸豐潤,笑口常開。
惠雯決定跟老板商量,如果可以持續在家工作、網上開會連繫是最好;若不行,她相信憑自己的會計經驗,一定找得到新工作,她說:「女兒只有一個童年,我不想錯過!」
總之,不論是英國Personio人力公司提到40%就業人口期待轉換工作,或是美國勞工部統計顯示,2021年4月有超過400萬人辭職,顯然疫情發生讓上班族重新思考未來,若長期被勞力剝削、薪資剝削、時間剝削、精神剝削,這是臨門一腳的好機會。
尤其年輕族群(25歲~40歲),所謂千禧y世代有著YOLO現象(You Only live Once)──「凡事開心,過好今天就好」的趨勢,在疫情四處竄流之際,加速他們改變職場/生涯/人生的決定。
家長們如果發現兒女悄悄地換了工作,或是準備投遞新工作,可別驚慌,他們自有盤算,「靜觀其變」也是陪伴成長的方式之一。
延伸閱讀>>>
五件比疫情前更便宜的東西
https://pse.is/3ej7cp
歐洲旅遊再次開放 教你有效節省預算
https://pse.is/3k9h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