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中國14歲跳水小將全紅嬋在8/5東奧女子10公尺跳台項目,以總分466.2的優異成績,為中國奪得金牌,年紀輕輕的全紅嬋,首征奧運就技壓全場,被譽為「跳水天才少女」。賽後,她毫無意外成為焦點,全中國媒體更是連日報導;宜蘭市市政顧問吳濬彥今(8)天下午在臉書發表長文指出,全紅嬋一舉成為官媒大內宣的工具;全紅嬋的努力,在得牌的那一刻全世界都看見了。但全世界也看到了,沒有奧林匹克靈魂的中國。
▲中國14歲女孩全紅嬋5日以破世界紀錄的高分奪下東京奧運女子跳水10公尺跳台項目金牌。她的貧窮、苦練與率真,賺人熱淚,也令中共黨國的主旋律相形尷尬。(圖/中央社)
以下為吳濬彥臉書全文:
14歲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的生活?中國籍14歲的全紅嬋,也就是這次2020東奧女子單人跳水金牌。中媒在她獲獎後,不斷塑造「可愛」、「純真」、「萌」的形象,並表揚她的孝心。全紅嬋一舉成為官媒大內宣的工具。
究竟是什麼樣的動機讓一個女孩願意犧牲自己的童年,一路堅忍到冠軍的寶座?
這個來自廣東農村的女孩,七歲起每週訓練六天,每年只有幾天不在體育館,每天不斷重複進行機械式訓練。全紅嬋7歲時被教練選去體育學校練跳水,那時她不愛讀書,以為跳水就不用上學,從此她每天苦練,單日要跳四百多次。因為窮,她從來沒去過遊樂園或動物園,放假也只能留在家裏,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跳水,以致沒時間讀書識字。而這些努力的目的是為了給家裡的母親籌措醫療費用。
「我媽媽生病了,可是我不知道那個字怎麼讀,不知道她得的什麼病,然後就很想賺錢,回去給她治病,得賺很多錢,然後治好她……」,全虹嬋接受採訪時這麼說,她甚至不認得母親的病該怎麼唸。
微信公眾號「中產生活觀察」前兩天發了一則貼文,提到中國官媒在報導全紅嬋時,刻意淡化她的出身背景、訓練過程的苦難,並「精心」的將她受訪時不認識字的畫面移除。可想而知,這篇觸動黨國敏感神經的貼文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就被下架,因為它不小心地透露出了中國貧富極端懸殊的訊息。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建設小康社會,2021年的習近平趁著七一中共百年黨慶時,就稱中國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紅嬋面對媒體所說的,正與中國共產黨大吹之經濟成果相違逆。
奧運是大多數運動員夢想的殿堂,許多運動員希望能在這個世界舞台上達成自我實現。但在中國,對於運動員的訓練是有系統性的培訓,從全國各地篩選出數萬名兒童送進2,000多所政府經辦的體育學校,而這些年幼的孩子將面對的是不間斷的全日制訓練。背負的不是什麼夢想還是榮耀,而是來自現實生存的壓力,他們許多人來自貧困的農村,希望能透過成為運動員來改變命運,並且,在他們身後的五星旗時時提醒著他們:他們的責任是為宣揚中國的國族主義征戰。是為黨國,而不是為自己。
在這種變態的體系下,中國運動員在身體、心靈和精神上都背負著無法想像的壓力。對自己,金牌是人生走來唯一目標;對外,是背負整個民族大義,因此即使是得到銀牌的殊榮,依然會遭受到來自中國內部的罵名。
比方台灣羽球國手李洋、王齊麟,擊敗了中國組合李俊慧、劉雨辰,兩人的微博就隨即遭大量中國網民出征;反觀戴資穎惜敗陳雨菲時,多數台灣人的反應卻是給予戴鼓勵和支持。
在轉播的畫面上,相對他國選手在場上的表現,中國選手比賽時臉上少有笑顏,那些運動員有在享受比賽嗎?我想只有中國選手內心知道。德國《南德意志報》對中國選手在奧運上的表現,給出了「中國的奧運,除了沒有靈魂的獎牌工廠外,很難看到其他東西。」的評論,因為驅使中國運動員前進的動力或許不是熱情,而是恐懼。
“奧林匹克主義是一種人生哲學,它將身體、心靈和精神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並使之得到提高和發展;它將體育運動、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奧林匹克主義所宣揚的人生道路,除以基本倫理原則為基礎外,還建基於從奮鬥中所體驗的樂趣和自我存在價值,及以優秀運動員為榜樣的教育價值。” ——引用自奧林匹克憲章
全紅嬋的努力,在得牌的那一刻全世界都看見了。
但全世界也看到了,沒有奧林匹克靈魂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