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立陶宛政府同意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引發中國不滿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立陶宛外交部僅冷回「遺憾」,歐盟與美國也力挺立陶宛的決定。不過立陶宛能挺住中國壓力,讓台設處並非偶然。從2年前,立陶宛聲援香港反送中疑遭中國大使館策動的群眾鬧場,到今年5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17+1」合作機制,外長藍斯柏吉斯就已經呼籲歐盟成員國應當放棄分裂的「17+1」模式,轉而採用更有效、更團結的「27+1」模式來一致應對中國。
▲今年5月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宣布退出中國「17+1」合作機制(圖/翻攝自Landsbergis臉書)
立陶宛政府同意與台灣互設代表處,消息甫傳出,中國就表示強烈抗議,而今時隔將近1個月,中外交部決定召回大使,並怒斥,立陶宛政府不顧中國意見,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立陶宛外交部發聲明表示遺憾,同時重申立陶宛當局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的決心。歐盟與美國也力挺立陶宛的決定。不過立陶宛能挺住中國壓力並非偶然,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受訪就指出,讓立陶宛第一次對中國警覺是2019年8月,首都維爾紐斯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集會,疑似遭中國大使館策動的群眾鬧場。
艾德梅納斯說,從此立陶宛政府相信,中國隨時可能利用經濟實力在政治上施壓,決定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展開多元化的貿易布局。而今年5月,立陶宛國會20日表決通過認定中國對待新疆維吾爾族少數民族的行徑,是「種族滅絕」並呼籲聯合國調查維族拘留營、歐盟檢討與北京的關係。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更宣布退出「17+1」,認為「17+1」對歐盟構成了分裂因素,呼籲歐盟成員國應當放棄分裂的「17+1」模式,不如更重視全歐盟27國的團結,轉而採用更有效、更團結的「27+1」模式來一致應對中國。
接下來6月立陶宛宣布贈送台灣COVID-19疫苗,成為第一個宣布捐贈疫苗給台灣的歐盟國家;7月,立陶宛宣布與台灣互設代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