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教授曾憲榮領軍 「奈米晶片」抓出孕婦生產致命因子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12日專電)走進UCLA加州奈米系統研究所大樓,一間掛了台灣空拍圖、國軍大盤帽的辦公室裡,教授曾憲榮正分享團隊成果:用奈米晶片檢測孕婦生產過程的致命因子「植入性胎盤」。

現年50歲的曾憲榮出身屏東,擁有台灣大學化學博士學位,2000年赴美進修,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分子藥理系從事研究近20年,是少數在台灣完成博士訓練,之後於國外著名大學取得教授職位的學者。

▲出身屏東的曾憲榮,希望為台美學術交流貢獻心力。(圖/中央社)

過去15年,曾憲榮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獎助下,發展出首創的「奈米魔鬼氈晶片」(NanoVelcro Chip),用於偵測血液中的癌症細胞,最近一期獎助是去年8月的577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

8月3日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是曾憲榮與華裔助理教授朱亞珍(Yazhen Zhu)的新發現,跨領域整合生物科技和醫療系所資源,改良奈米魔鬼氈晶片,用於偵測孕婦血液裡的胎盤細胞,能精準診斷「植入性胎盤」。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研究團隊8月發表,用奈米魔鬼氈晶片檢測孕婦「植入性胎盤」。(圖/中央社)

植入性胎盤是胎盤組織以異常的方式沾黏或入侵子宮壁,嚴重的情況可能穿透子宮壁,植入子宮壁的胎盤在產後無法自然剝離,往往導致孕婦大出血,需要緊急輸血並手術。

「這是環境帶來的紅利。」曾憲榮說,UCLA是美國西岸的學術重鎮,匯集世界頂尖人才,更重要的是,醫院與研究部門就在同一個校區,走路就能到達的距離,這樣的環境孕育了跨領域研究的更多可能性。

「假設一個醫生讀到你有這個應用,第二天馬上就找到你,約在校園的一個角落喝咖啡,第三天就開始做實驗了。」曾憲榮指出,這次把奈米魔鬼氈晶片應用在無創孕檢領域,就是這樣的機緣巧合。

▲曾憲榮研發出的奈米魔鬼氈晶片,大小如同一枚郵票。(圖/中央社)

他說,2017年「奈米魔鬼氈晶片」獲得新聞媒體報導,UCLA醫院一名婦產科讀到了之後,認為可以用在「植入性胎盤」的檢驗。團隊經過4年多的實驗和數據整理,發現診斷的效果優於臨床超音波,成果獲得國際期刊的肯定。

實驗室裡,研究助理把UCLA醫院送來的血液樣本,打入一枚郵票大小的晶片裡。晶片布滿了比髮絲細1000 倍的奈米晶柱,能夠捕捉孕婦血液裡的循環胎盤細胞簇(circulating trophoblast clusters)。

「第一次在顯微鏡裡看到了循環胎盤細胞簇,就像看到夜空裡的群星一樣。」擁有7年病理科醫師經驗的朱亞珍指出,4年前團隊與婦產科醫生合作開始進行第一個案例實驗後,儘管已經是深夜,還是迫不及待要與其他人分享這個發現。

曾憲榮說,這一次是在醫學研究、奈米材料兩大領域之間,探索出來的跨領域研究成果。

新一代的台灣學者王捷莓也在團隊當中。她北一女中、台大醫學系畢業,當過一年住院醫師,藉由教育部的獎助計畫赴美進修,目前是全職研究員,服務於曾憲榮團隊與西達斯西奈醫學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畢業於台大醫學院的王捷莓,也投入奈米魔鬼氈晶片的研究。(圖/中央社)

在實驗室穿梭的時候,王捷莓戴著印有台灣黑熊的口罩,大方展現自己來自台灣。她表示,以自身的醫學背景投入這個跨領域的研究,如果最後的研究成果可以幫助到病人,那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曾憲榮期待,像王捷莓這一代的優秀台灣學者,多到國外拓展學術生涯,更能幫助台灣本土的生物科技與醫療領域的發展。

身為軍人子弟,曾憲榮的辦公室裡,收藏著一頂他在軍中服役時,擔任少尉排長留下的大盤帽,牆上掛著一幅台灣的空拍照片,當作在異國打拚的思鄉慰藉。他除了為學術貢獻,更希望能幫助家鄉台灣。

他說:「UCLA擁有得天獨厚的研究資源,希望20年來在這裡打造的學術環境,能用來幫助訓練台灣的年輕學者,無論是在基礎或轉譯的醫學研究上與世界接軌,我們也願意做為台灣學界與美國交流的橋梁。」

中央社
#台灣之光‧人物臉譜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