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國產新冠肺炎疫苗聯亞生技UB-612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該公司董事長王長怡表示,衛福部食藥署作EUA僅取「單一時間點」的免疫橋接,且用武漢株進行EUA已經過時。王長怡透露,聯亞會持續和食藥署討論包括T細胞反應在內的「全面免疫性評估」,完整呈現疫苗的優異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T細胞反應很難訂出一個保護力標準,且聯亞使用小分子的問題在於免疫反應太弱,應效法輝瑞壯士斷腕,將設計改掉。
▲聯亞生技UB-612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該公司透露會持續和食藥署討論包括T細胞反應在內的「全面免疫性評估」。(圖/聯亞生技提供)
疫苗專家、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24)日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專訪時表示,聯亞UB-612是一個全新的設計,但理論跟實際有時候不如我們想像,聯亞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採用的病毒分子較小,國外新冠疫苗發展之初也有藥廠這麼做,但都失敗,像是輝瑞(Pfizer)一開始也是用小分子,後來放棄,改用類似莫德納的設計。
李秉穎說,使用小分子的問題在於免疫反應太弱,這是先天的問題。聯亞疫苗刺激的T細胞反應比較強,因為它會進入細胞,和腺病毒疫苗、mRNA疫苗類似,疫苗進入細胞作用之後會把抗原呈現在細胞膜,引發較強的T細胞反應。但李秉穎認為,世上所有疫苗都無法從T細胞反應訂出一個保護力標準,除了變異很大,T細胞反應數據看起來就是「all or not」,有就可以,質量高不等於能力強,只要有就可以輔助B細胞製造抗體。
李秉穎解釋,攻擊病毒的第一線是抗體,就算T細胞堡壘做得很好,如果抗體量不足,整體保護力還是不夠,國際研究顯示,抗體效價跟疫苗保護力呈現正相關,T細胞反應強弱則無法訂出保護標準。
「用武漢株作EUA,世界各國都這樣做,只是要附帶看一下它對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效價變化。」李秉穎認為,聯亞已投入大量成本在新冠疫苗研發上,這是國產疫苗很大的負擔,高端一開始也是冒一樣的風險,心血可能付諸東流。李秉穎直言,如果他是聯亞的主事者,他會選擇壯士斷腕,只要RBD(receptor-binding domain)分子太小的問題沒解決,很難達到理想的第一步,應效法輝瑞放棄原本的小分子計畫,轉用大分子發展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