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桃園好市券今起登記 一篇看懂流程、適用範圍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桃園擁有15處傳統市集以及4處觀光夜市,牽動著桃園市居民的生活消費核心,為振興桃園公有傳統市場及夜市,桃園市政府除了推出「好市兒童節」活動進行首波振興,後續並爭取到經濟部中部辦公室挹注資源,推出第二波「來好市,有好事-桃園好市券」活動,鼓勵民眾前往市集消費,吸引人潮回流,帶動整體產業復甦,並建立桃園市集品牌形象。

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表示,為振興夜市、零售、旅遊等服務產業,「桃園好市券」第一期發行2萬5千份、第二期加碼發行8萬份,採用市民卡登記抽籤制,持有市民卡的民眾上網登記,中籤民眾收到通知,可就近至全台6,100家7-ELEVEN門市ibon機台領券。「桃園好市券」一份有兩張一百元,可用於夜市、傳統市場等,第二期擴大適用於觀光工廠及休閒農場,第二期將於8月30日至9月12日開放登記,預計於9月13日電腦抽籤,請民眾踴躍上網登記。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為振興夜市、零售、旅遊等服務產業,「桃園好市券」第二期加碼發行8萬份(圖/翻攝自桃園市府官網)

鄭文燦進一步指出,「桃園好市券」第三期將會對接中央發行的振興券,200元振興券加碼換成4張100元好市券,金額加倍、面額縮小,更加方便好用;同時也會與悠遊卡、一卡通及第一銀行市民卡合作,舉辦桃園消費5千變6千的抽獎活動,以加倍、加大的政策,加強振興力道,帶動桃園產業復甦。

桃園好市券在官方網站上說明,桃園好市券再加碼8萬份;擴大使用範圍,市場、夜市、觀光工廠、休閒農場消費皆可抵用 ;上一波有完成登記者,無需再次登錄,即可參與加碼抽籤;桃園好市券再加碼80,000份,每份價值200元,民眾抽中200元桃園好市券後,即可於桃園好市券網站查詢兌換序號,憑序號即可於ibon系統取票,並可以就近在7-ELEVEN門市內的ibon機台取票後,即可在桃園15處公有市場及4處觀光夜市消費使用,合作市集消費折抵(凡配合活動之公有市集及觀光夜市攤位,皆貼有攤頭貼紙標示),本次加碼80,000份外,再增加觀光工廠、休閒農場適用。

▼▲「桃園好市券」第二期加碼發行8萬份(圖/翻攝自桃園有好市粉專)

以下資訊摘自桃園好市券官網:

★活動辦法

民眾只要在活動期限內上網登記「市民卡號」、「身分證字號」及「手機號碼」,就有機會抽中價值200元「桃園好市券」。

抽中民眾收到手機簡訊後,即可於9/17(五)18:00起,前往鄰近7-ELEVEN門市內ibon機台取票,即可就近前往合作市集及觀光工廠消費折抵(凡配合活動之公有市集及觀光夜市攤位,皆貼有攤頭貼紙標示)。

★活動說明

參加資格:

(A)民眾持有「桃園市民卡」,不限年齡上網登記抽籤,每1身分證號限申請一次桃園好市券,身分證與桃園市民卡持有者需為同一人,同一手機門號可供登記三次不同身分證字號(可供家中沒有手機的老人、小孩登記抽籤)。

(B)上一波好市券活動有參與登記之民眾,無需再次登錄,即可參與加碼抽籤。如需更改資料,請加入並私訊桃園有好市官方LINE@。

登記期間:110年8月30日(一)10:00起至110年9月12日(日)23:59止。

登記規則:身分證末碼為單數(1、3、5、7、9)可於8/30(一)、9/1(三)、9/3(五)、9/6(一)、9/8(三)、9/10(五)登記;身分證末碼為雙數(0、2、4、6、8)可於8/31(二)、9/2(四)、9/4(六) 、9/7(二)、9/9(四)、9/11(六)登記;9/5(日)、9/12(日)單雙數皆可登記。登記後可即時於活動網站確認登記是否成功。

抽籤日期:110年9月13日(一)舉行抽籤(日期如有更動另行公告)。

取票方式: 民眾自110年9月14日(二)起,可於活動網站查詢是否中籤,中籤者將取得「兌換序號」一組,民眾可憑「兌換序號」至7-ELEVEN門市內ibon機台取票。

取票時間: 110年9月17日(五)18:00起至110年10日16日(六)23:59止。

使用時間: 110年9月17日(五)18:00起至110年10日17日(日)各市集、觀光工廠、休閒農場營業時間內。

可使用地點:

(1) 市場:新永和市場、南門市場、蘆竹南崁市場、大園市場、八德市場、大湳市場、大溪第一市場、龍潭市場、興國市場、新明市場、楊梅大成市場、楊梅第一市場、楊梅第二市場、新屋第一市場

(2) 夜市: 桃園觀光夜市、中壢觀光夜市、八德興仁花園夜市、龍潭觀光夜市

(3) 觀光工廠(名單整理中)

(4) 休閒農場(名單整理中)

#振興五倍券優惠懶人包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83日 檢廉持續追案情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