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許珮絨報導
BNT疫苗將於9月23日開打,接種對象為全國12歲(含)以上至未滿18歲之學生,以「校園接種」為原則,順序會從高中開始一路施打到國中生,疫苗接種採自願性質,須經家長同意後執行;教育部表示,學生接種後若有不良反應,可以申請3天疫苗假,且不列入出缺勤紀錄。《三立新聞網》整理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公布的疫苗保護力及常見副作用,供家長參考。
▲BNT即將於9月23日開打,12至17歲學生為優先接種對象。(圖/Unsplash)
【接種劑量、間隔】
●適用接種年齡為12歲以上,接種劑量為0.3mL。
●接種劑次為2劑,疫苗仿單建議接種間隔為21天以上,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天。
【接種禁忌】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安全性及保護力】
●本疫苗不含可複製之SARS-CoV-2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本疫苗而罹患COVID-19。
●依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資料顯示,BNT疫苗對於年滿16歲以上之青少年及成人受試者接種完成2劑接種7天後,預防有症狀感染之有效性約94%;對於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完成2劑接種7天後,預防有症狀感染之有效性約100%。疫苗的保護效果需視接種對象的年齡或身體狀況而異。
【BNT疫苗常見副作用】
●年滿16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注射部位疼痛84.1%、疲倦62.9%、頭痛55.1%、肌肉痛38.3%、畏寒31.9%、關節痛23.6%、發燒(38度以上)14.2%。
●12至15歲的青少年:注射部位疼痛90.5%、疲倦77.5%、頭痛75.5%、肌肉痛42.2%、畏寒49.2%、關節痛20.2%、發燒38度以上則是頻率24.3%。
【年滿12歲以上接種者之不良反應】
●極常見(發生率10分之1至100分之1):頭痛、腹瀉、關節痛、肌痛、注射部位疼痛、疲勞、畏寒、發燒、注射部位腫脹
●常見(發生率10分之1至100分之1):噁心、嘔吐
●不常見(發生率100分之1至1000分之1):淋巴結腫大、過敏反應(如皮疹、搔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失眠、肢體疼痛、身體不適、注射部位搔癢
●罕見(發生率1000分之1至10000分之1):顏面神經麻痺
●目前尚不清楚: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心肌炎、心包膜炎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今年8月23日全面核准輝瑞/BNT新冠疫苗,疾管署指出,據美國FDA上市後監測資料,接種BNT疫苗後曾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常發生於40歲以下男性,目前觀察風險較高為12至17歲青少年,經短期追蹤大多數個案治療後症狀已緩解,BNT疫苗用於年輕族群的整體臨床效益仍大於其風險。
另依據美國V-safe蒐集青少年(12-15歲)接種第一劑(>57,000人)和第二劑(>16,000人)的BNT疫苗後0-7天之資料,顯示發生的不良事件是從臨床試驗中可預期的,注射部位疼痛是最常被通報的不良事件;而發生不良事件後需要急診或就醫的比例,與16-25歲族群相近(第一劑0.1%、第二劑0.2%)。
疾管署提醒,接種疫苗後如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以及出現急性和持續性胸痛、呼吸急促或心悸等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應盡速就醫釐清病因,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