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正視中國挑戰 20年後美國遠離中東轉向印太

趕在911事件20週年前,美國完成延遲多年的阿富汗撤軍。從中東脫身後的美國預期會在印太區域挹注更多軍事外交資源,除了真正落實「重返亞洲」口號,也宣告將正視中國挑戰。

▲紐約世貿大樓遭恐怖組織摧毀,5天後周遭街道仍籠罩在瀰漫的煙霧中。(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在阿富汗戰爭耗費20年時間、超過1兆美元資金(約新台幣28兆元)及2400多條美軍士兵寶貴性命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決心止血,完成前兩任總統都承諾過、卻未履行的撤軍行動。

2001年10月,為剷除當年9月11日對美國發動恐攻的蓋達組織(Al Qaeda),美方對阿富汗發動戰爭。相隔僅約一年半,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以推翻獨裁者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為由,2003年3月入侵伊拉克。但有一說,石油利益也是出兵原因之一。

▲2007年6月美國一架UH-60黑鷹直升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執行任務。(圖/翻攝自Flickr;作者The U.S. Army,CC BY 2.0)

21世紀前20年,中東無疑是美國主要重心。但隨著中東戰役失去民意支持,中國以破壞國際秩序、削弱民主價值姿態不斷「挑釁」西方國家之際,美國不得不正視這項挑戰,逐漸將重心自中東轉向印太。這麼做既是為了鞏固自身利益,也是回應區域盟友憂慮。

美國重心移轉早在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代就開始。歐巴馬當時意識到亞洲重要性日益提升,試圖以「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政策重塑美國外交策略藍圖,自稱是「美國首位亞太總統」。

不過,歐巴馬任內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持續延燒,2008年金融風暴後上任的他也疲於挽救經濟頹勢,加上之後爆發席捲北非、中東的「阿拉伯之春」民主風潮,美國無法真正將重心放在亞洲。

▲2011年5月1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國安團隊成員聚集在白宮戰情室,關切美軍搜捕賓拉登的行動進展。(圖/翻攝自美國白宮網頁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

此外,歐巴馬政府對中國採取交往接觸政策,強調雙邊合作,淡化檯面下競爭角力,並未正視北京漸漲的侵略野心,區域鄰國憂慮不減反增。

繼任者、共和黨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雖打著「美國優先」旗幟,但他清楚認知中國挑戰及印太區域戰略價值。2017年12月,川普政府公布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正式將中國定位成戰略競爭對手,為美中關係由交往轉為競爭劃下重要分水嶺。

後續美中貿易戰開打,雙方也因5G資安、香港與新疆人權、中國對台灣恫嚇、新聞自由與網攻等一系列問題對峙交鋒,關係跌至1979年建交以來谷底。美中問題搬上檯面,也觸發美國社會對中共本性的覺醒,抗中成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難得的共識。

在這脈絡下就任的拜登,一入主白宮就把中國挑戰置於外交工作中心,延續川普政府抗中路線,打破先前部分人士認為他可能對中國「不夠硬」的擔憂。

拜登2月4日發表首場外交演說,清楚點名中國為美國新時刻挑戰。在拜登政府主導下,台海和平穩定屢次成為美國與他國雙邊或多邊會議主軸之一。拜登4月宣布撤軍阿富汗,也明確指出撤軍原因之一,是要專注於中國、俄羅斯等當今挑戰。

完成阿富汗撤軍後,美國接下來將把目光投向新時代「民主對抗威權」戰役。至於美方會如何運用撤軍後空出來的軍事、外交與人力資源來打這場仗,美中兩大強權角力又會如何演變,勢必成為21世紀下一個20年的焦點。

中央社
#國際頭條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薄瓜瓜成台灣女婿 新竹南園客棧宴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