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關節紅腫痛竟是乾癬性關節炎 中斷治療險釀關節變形悲劇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患者自幼即因為皮膚有脫屑發癢的紅色斑塊合併膝蓋疼痛被診斷為乾癬性關節炎。轉診至風濕免疫科就醫時,不僅皮膚症狀嚴重,膝關節與髖關節疼痛的狀況也使病友不良於行。考量到關節的功能和生活品質,醫師建議採用生物製劑,在持續的積極治療下,皮膚與關節症狀皆獲得穩定控制,得以重回正常的校園生活。

▲乾癬性關節炎是需要患者與醫師並肩長期抗戰的慢性疾病,雖無法根治,仍可透過治療達到穩定控制。

乾癬症狀不僅限於皮膚 免疫失調當心關節也遭殃

新竹台大分院風濕免疫科王恭宇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包含在一個稱作「血清陰性關節炎」的大分類底下。皮膚、關節、眼睛與腸道等器官都可能受影響,是故乾癬患者常常合併關節發炎問題,造成關節紅腫疼痛,嚴重者恐導致關節功能喪失。王恭宇醫師強調,基於上述理由,皮膚與關節應視為一個整體,治療策略應採取多專科團隊共識決策,更能降低疾病惡化的機會與共病的發生。

生物製劑精準抑制發炎源頭 四大症狀不再聞之色變

王恭宇醫師指出,傳統的口服調節抗風濕藥物有廣泛抑制發炎反應的效果,但仍有部分病友對這類藥物反應不佳。隨著免疫學與醫藥技術的卓越發展,使用口服藥物無法改善症狀的病友可經醫師評估使用生物製劑,有助於精準抑制發炎源頭並達到皮膚乾癬的控制與緩解關節疼痛,更可以降低關節變形的風險,進一步改善患者情緒、生活品質與社會功能。王恭宇醫師補充,乾癬性關節炎為慢性病,持續且規律的回診是控制疾病的關鍵。透過定期施打生物製劑的治療模式即可維持療效,也可作為選擇治療藥物時的考慮選項。

▲新竹台大分院風濕免疫科王恭宇醫師

在生物製劑的選擇上,現階段也發展出抗IL-17、IL-12/23、TNF-α等不同的生物製劑,雖然主要都是透過抑制患者體內發炎反應而達到治療的效果,但不同機轉的生物製劑因為抑制路徑的不同,而對於不同症狀的療效也有所差異。

以IL-17抑制劑為例,根據最新臨床治療指引,當患者有出現以下症狀:

1、嚴重皮膚乾癬:乾癬占皮膚總面積10%以上

2、香腸指/趾:手指/腳趾的關節出現發炎腫脹症狀,甚至有變形的狀況

3、接骨點炎:肌腱或韌帶附著在骨頭處的部位發炎,如足底、腳跟

4、中軸症狀:下背痛、晨間僵硬、脊椎關節活動受限

建議可以選擇IL-17抑制劑作為優先治療選項。王恭宇醫師提醒,不論是哪一種治療方式,都有其限制和可能的副作用,若患者對於現有治療方針有疑慮,應盡速與主治醫師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針。

醫籲:乾癬不可怕 把握雙主修治療原則 重拾正常生活

乾癬性關節炎是需要患者與醫師並肩長期抗戰的慢性疾病,雖無法根治,仍可透過治療達到穩定控制。然而卻有許多民眾對於乾癬有不正確的認知,以為是傳染性疾病而退避三舍,尤造成社交上的阻礙。王恭宇醫師說明,病友除了可透過與主治醫師的溝通更了解疾病外,也建議可藉由社團法人台灣乾癬協會的非營利病友團體掌握更多疾病知識。

王恭宇醫師最後呼籲,乾癬性關節炎病友切勿因生活的忙碌而忽視藥物治療的重要性。生物製劑可透過定期的施打達到兼具皮膚與關節的病灶改善,並搭配日常規律的作息與戒菸戒酒,也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TW2108121311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