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志鵬/高雄報導
高雄鹽埕區城中城大火,造成46死、41傷慘劇。打火哥蔡宗翰在部落格悲痛分享「防災五大策略」:1.不會燒、2.燒不大、3.早知道、4.跑得掉、5.救得快。預防當然勝於治療,但每個人都會講,做得到的人卻很少。大聲說,千萬不要這樣。
▲打火哥蔡宗翰警告5件事,大火時緊急保命。 (圖/三立新聞資料照)
▲打火哥蔡宗翰警告5件事,大火時緊急保命。 (圖/三立新聞資料照)
城中城大火發生在凌晨2點 熟睡時刻來不及反應
城中城大火發生在凌晨,120戶當中很多人沒跑出來,46死、41傷的慘劇震驚全國。打火哥在蔡宗翰在著作《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當中指出,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四小時就發生一次火災。每年建築物火災的統計中,獨立住宅火災發生次數第一名,占約四成多,集合住宅火災第二名,占不到兩成。
一個更驚人的數據顯示,火場的罹難者,有超過百分之九十,是死於五層樓以下的建築物,也就是透天厝、鐵皮屋及磚造平房等。
消防法令規定,六層樓以上及一定規模的建築須依法「落實防火管理制度」及「裝設消防安全設備」,如此不只可以強化安全體質、防護建築物,也能夠提早偵測火災的煙與熱,發出警告,提醒人們快點逃生。而一般五層樓以下的住宅,並沒有法令強制要求。
▲ 打火哥蔡宗翰警告5件事,大火時緊急保命。 (圖/翻攝自三立新聞網)
▲ 打火哥蔡宗翰警告5件事,大火時緊急保命。 (圖/翻攝自三立新聞網)
從源頭 從一開始就不讓自己有陷入險境的可能
事實上,從無數火災案例歸納,任何一場造成傷亡的火災,背後的原因都是綜合性的,絕不會只有單一原因。「鐵窗阻逃」、「沒裝住警器」...等。
發生火災後,一般人總喜歡討論在各種無論是真實的,或想像的火災情境下,如何利用各種技巧成功逃生?許多人似乎學會了「火場求生術」,就像練了絕世武功,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優游進出火場,如入無人之境。
其實,在火災的整體防範策略上,「火場應變」或「火場逃生」是最逼不得已的,那代表你與死神終將一戰。那什麼是最高招的呢?就是從源頭,從一開始就不讓自己有陷入險境的可能。怎樣才能不陷入險境?就是做好火災預防的工作。
▲打火哥蔡宗翰警告5件事,大火時緊急保命。 (圖/翻攝自三立新聞網)
快懂「防災五大策略」 關鍵時刻緊急救自己一命
打火哥菜宗翰表示,預防勝於治療,每個人都會講,但做得到的人卻很少。在事前預防的部分,我們應踏踏實實地做好「防災五大策略」: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跑得掉、救得快。
1.策略一、不會燒
火災預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根本不讓火苗有機會燒起來」。所以第一步就是管控所有可能產生火苗的因子,讓火苗根本不可能產生,也就是「不會燒」。
電氣因素是火災發生原因首位,約佔火災案件總數的30%。原因包括:短路(短路會使電流暴增好幾倍甚至幾十倍,使溫度急劇上升)、過熱、通風散熱不良、使用不當(未按規定使用,或忘記關閉電源)、接觸不良(接觸電阻過大,在接觸部位過熱)、積污導電、過負載、半斷線、漏電、靜電...等。
而導致電氣火災的五大「慣犯」,包括延長線、夏天消暑電器、冬天保暖電器、室內配電線路(含保險絲)及神明燈。這些都必須特別加強注意。
火災的源頭是火,所以第一步就是管控所有可能產生火苗的因子,讓火苗根本沒機會產生。
2.策略二、燒不大
百密一疏,總仍有意外,若真的意外起火,該如何讓小小的火苗燒起來後,不讓它變成「火災」?只有第一個策略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還要進行第二道防護,也就策略二:「燒不大」。
「燒不大」的概念,就是要讓起火處周邊無足夠可燃物,就算火苗真的起燃,因為沒東西可以燒,火勢就「更不容易」蔓延擴大,甚至自己熄滅,舉例來說,把點燃的火柴棒放在柏油路上,因為沒有東西讓它延燒,就會自動熄滅。
這就是第二道防線的目的:「燒不大」,可概分成二個面向:
首先,避免堆放大量可燃雜物。我們應當避免在室內堆積不必要的雜物,當雜物減少,火苗一起,周遭沒有可以讓它延燒的東西,可以大大降低火災發生的速度,增加逃生應變的時間。
第二、室內裝修使用防火材料。透過經防焰處理的材料減緩延燒速度,採用耐燃材料讓內裝儘量不燃化,藉以放慢延燒速度或讓火源自行熄滅,延長人員能及時逃生的時間。
▲打火哥蔡宗翰警告5件事,大火時緊急保命。 (圖/三立新聞資料照)
▲ 打火哥蔡宗翰警告5件事,大火時緊急保命。 (圖/三立新聞資料照)
3.策略三、早知道
當我們做好「策略一:不會燒」,避免任何火苗的失控,也做好「策略二:燒不大」,不讓火苗有機會擴大延燒成災,基本上到了這個階段,火災發生的機率已經降到極低。
但料敵總須從寬,我們假設運氣偏偏糟了一點,可能是某天煮食一疏忽,忘了關爐火、可能客人來家裡作客後,煙蒂沒處理好...,總之,還是發生火災了,你該怎麼辦?
「早知道」的概念,就是要縮短「發生」火災後到「發現」火災之間的時間,如果你發現火災的時間不夠早,再厲害的應變措施都是失效的,唯有「早知道」火災的發生,接續的應變行動才有意義。
每個人家中「最重要」的消防設備是「住警器」,你該在房子的每一層樓、每個房間都裝設住警器,才能建構完整防護網。
它就像古代戰爭時的烽火臺。發現敵軍(火災)後,啟動機制(警報),呼叫援軍(人們)。可以在火災早期,提醒正在熟睡或不知道火災發生的民眾,採取應變措施,減少人命傷亡。
4.策略四、跑得掉
做好前面提到「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等三策略的努力後,接下來,及早發現火災後,該做什麼準備?
我們一再提到,從人的行為觀點來看,火災造成傷亡的原因有二,一是發現火災太晚,二是初期應變錯誤。發現火災太晚已用「住警器」來克服,那初期應變錯誤呢?
除了把握「見火就逃,濃煙就躲」的基本原則,但在你每天生活、休息的家這樣具體的場景中,我們要有更具體的做法,也就是製作「家庭逃生計畫」。
在此不贅述家庭逃生計畫應如何製作(消防署網站可參考),我想強調它背後的三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再次檢視前三個策略是否做到位。
「不會燒」:掌握家中何處最容易發生火災,並調整用火用電方式。
「燒不大」:針對家中燒起來可能最嚴重的地方,排除雜物、清空逃生動線、使用防焰或耐燃材料。
「早知道」:確認該裝設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的房間都已安裝。
第二層意義,讓各項應變行動(滅火、逃生或避難)具體化,包括:滅火器還應該增購配置在那些房間?火場情境是否經過充份模擬,當任何地方火災時,任何房間的人都能夠確知正確的逃生路線?是否落實每半年一次的練習,讓每位家人熟悉到閉著眼睛都能快速找到出口?也知道無法逃生時,那個房間可以關門避難?
那麼,針對模擬外的狀況,是否就代表計畫趕不上變化,完全失去參考價值了呢?不,制定計畫的目的不是為了一步一步、照本宣科、毫無偏差地符合計畫,而正是為了應對突發變數,為可能發生的變化做出各個方面的資源準備。
這便是計畫的第三層意義,縱使發生模擬外的狀況,因為你已事先完成了各方面的資源準備,你將更有能力判斷出正確的應變方向,並運用各方面資源來減低傷害。
5.策略五、救得快
最後一個策略,就是讓消防隊可以「救的快」。
狹小巷弄違停已是長期的社會公共議題,許多老舊社區無足夠停車空間,週遭的住戶只能亂停,甚至有民眾為了圖方便、門前用障礙物(如花盆、三角錐等)佔用道路作為私人停車位,也有民眾架設遮雨棚,或者將牆外推,讓家中使用空間變大。當大家習慣了這種方便,平常沒事就沒事,當發生火災,不僅消防車無法進入執行任務,連救護車也難以通行。
任何火災,消防隊都是以人命救援為最優先,其次是防止延燒及減少財物損失,如果有人命待救,那麼在跟死神搶時間的情況下,是「有機會」把人救出的,因此,消防隊的抵達能快一秒是一秒,抵達後救災速度能快一步是一步,而怎樣讓消防隊可以「救的快」,是最後一個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
火災人命傷亡其實很少跟消防人員「救災不力」有關,大部分是民眾的前面四個策略(「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跑得掉」)做的不到位,並在火災發生時發現火災太晚,或是初期應變錯誤,才會導致傷亡。
▲ 打火哥蔡宗翰警告5件事,大火時緊急保命。 (圖/三立新聞資料照)
怎樣可以讓消防隊救的快?這3件事情太重要
菜宗翰強調,我們可以做到以下三件事情:
1.狹小巷弄請勿違規停車及擺放雜物。
2.切勿謊報火警及濫用救護資源。
3.災害現場請勿圍觀干擾。
如果你真的很想幫忙,可主動先將停放火場附近之車輛開離,或繞道通行禮讓救災車輛。最重要的一點,請相信專業,不要跳下去干預、指揮救災或指責消防人員。
▲ 打火哥蔡宗翰警告5件事,大火時緊急保命。 (圖/遠流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