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編輯許琬琦/台北報導
冷空氣襲台,溫度驟降,很多人早上爬不起來,就想「被窩暖暖的,人兒遠遠的」,夜晚也只想吃火鍋熱湯暖胃。但是許多火鍋料加工品熱量其實很容易超標!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大部分加工火鍋料,不外乎『高澱粉、高油脂、高鈉』,為了品質、風味、保存期,一定會有添加物。想要健康不卡油,建議改吃原型食物」。
「蝦球裡沒有蝦?蟹肉棒裡沒蟹肉?魚蛋裡沒有魚?幾顆火鍋料就是破百大卡」,營養師高敏敏提供了各式火鍋料的熱量表給當頭棒喝。
▲各種火鍋料熱量表(圖/翻攝自營養師高敏敏臉書)
常見的火鍋料熱量其實滿驚人:
油條(27g) 148kcal
炸豆皮(20g) 95kcal
百頁豆腐(40g) 91kcal
魚包蛋(顆) 68kcal
米血糕(35g) 65kcal
貢丸(顆) 48kcal
魚丸(顆) 38kcal
起司丸(顆) 32kcal
甜不辣(顆) 32kcal
燕餃(顆)31kcal
水晶餃(顆) 30kcal
蟹肉棒(顆) 22kcal
蛋餃(顆) 21kcal
魚蛋(顆) 10kcal
魚卵卷(顆) 8kcal
「為什麼營養師總說要少吃加工品呢?」高敏敏表示,大部分加工火鍋料,不外乎「高澱粉、高油脂、高鈉」,為了品質、風味、保存期,一定會有添加物。雖說合法使用、不攝取過量,基本上不會有大問題。但追求健康,那肯定不行。常見的添加物有哪些呢?列出來讓大家一目了然。
結著劑:讓丸類易成形
黏稠劑:增加彈牙Q感
鮮味劑:增加風味
著色劑:給加工品們穿上有食物顏色的外衣
抗氧化劑、防腐劑:延長保存期、避免腐壞。
▲吃火鍋真的要留心,熱量就藏在你不知道的細節裡(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營養師高敏敏也建議民眾安心挑選火鍋料有4大招:
1. 選擇合格賣場,環境整潔衛生、低溫控管確保食品保存良好。
2.標示清楚、包裝完整,不要亂買標示不清、來路不明的。
3.視覺、嗅覺判斷,勿挑選產品有異味、顏色過於鮮豔、死白或暗沉的,如果結霜過多,也有可能是在冷凍櫃中存放太久了。
4.常理判斷,如宣稱未添加防腐劑,卻能常溫或冷藏保存過久,都可能是問題產品,切勿選購!
除了上述建議,營養師高敏敏也表示:「除了熱量,鈉含量也是火鍋的陷阱之一,衛福部建議民眾,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mg。」也建議民眾吃火鍋時盡量:1. 湯底選擇普通清湯,建議選擇大骨、蔬菜、昆布等,另外想喝清湯得趁放料之前,下肉之後就不要喝。 2.多吃蔬菜,少加工食品 3.主食選擇麵類 能全穀類的更好,白飯可以替換成高纖維的根莖類食物 4.選擇低脂肉品 避免高油脂肉片,避開高油脂的霜降牛、梅花豬、五花肉、培根片,以低脂的雞肉、里肌肉、牛腱、鯛魚片為主 5.以天然辛香料調味為主,建議選擇蔥、蒜、蘿蔔泥、辣椒,不要豆瓣、沙茶等或是享用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