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現代人聞癌色變,尤其致死率第一名的癌症─肺癌,已經堪稱國人新國病,發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即使近年有較好的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但如果患者沒有早期診斷,治療效果和預後也都不理想。究竟國人罹患肺癌率高的原因是什麼?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胸腔科蔡哲龍醫師提醒,台灣多數肺癌患者其實沒有吸菸習慣,元兇都來自我們生活周遭難以察覺,因此定期篩檢,揪出早期肺癌是很重要的。
▲肺癌已成新國病,致死率又高,讓人聞風喪膽。但醫師透露,多數患者是不抽菸的,元兇都隱藏在生活周遭。(圖/翻攝自Pixabay)
罹患肺癌風險難計算!國內多數肺癌友沒有吸菸史
蔡哲龍醫師強調,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統計超過6成肺癌患者被診斷時已是「晚期肺癌」。面對新國病肺癌,早期偵測早期治療才是最好方法!
研究證實,不分男女「抽菸」確實會增加10倍到20倍的罹患肺癌機率,但現在,肺癌高危險群不限於吸菸者,包含有肺癌家族史,曾經感染過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相關及病史,這些族群未來產生肺部腫瘤的機會都比較高。
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已超越男性 且較西方女性年輕10-15歲
尤其近年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上升速度相當快,中研院「臺灣癌症登月計畫」表示,在2019年女性罹患肺癌人數甚至已超越男性,且女性肺癌患者相較於西方人,平均年輕10-15歲,多數又都沒有抽菸習慣。
推測「基因突變」、「環境暴露」對肺癌也是一大隱憂,例如空氣汙染環境。家住大馬路邊低樓層的居民,或是在上下班尖峰時間在戶外活動者、住家附近有工業區,都屬風險較高族群。由於這些PM2.5細懸浮粒子會經由肺泡穿越微血管進入體循環,導致細胞基因突變、癌變等等,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已把PM2.5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質。
▲女性罹肺癌率已超越男性,主因恐怕和烹飪油煙、空氣汙染有關。(圖/資料照)
7大危險因子就在身邊! 高風險者應提早做肺癌篩檢
另外,常見的肺癌危險因子還有:烹飪油煙、職業暴露(重金屬)、二手菸、食物中含亞硝酸鹽、環境中氡氣、慢性肺部疾病、輻射暴露…,等等。
這些危險因子潛藏在生活中,不得不提高警覺。即便是已經戒菸的族群,也要戒菸15年後,罹癌風險才會降低至跟一般人一樣。若生活中跟這些危險因子高度重疊者,應提早做相關肺癌篩檢。
蔡哲龍醫師建議,如果是高風險者,建議35歲開始做肺癌篩檢。一般人建議可以在40歲起考慮進行相關篩檢,因為從統計數據分析,男女都在40歲以上罹患肺癌症比例逐漸攀升。應該在癌症轉移之前就找到早期肺癌患者進行治療,是肺癌防治的主要目標之一。
肺癌篩檢怎麼選?肺部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優劣比較
對於在肺癌篩檢中,最普遍的為傳統胸部X光攝影,但X光難以發現一公分以下腫瘤或是毛玻璃狀病灶,加上X光有死角,不見得可以揪出早期肺癌。
蔡哲龍醫師表示,近年來肺部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LDCT)成了偵測早期肺癌最新利器,不僅檢查時間短,不需要打顯影劑,所以不會有過敏、傷腎的疑慮。特別用於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高敏感性。研究也證實對高風險者進行LDCT篩檢是有效的,相較胸部X光可降低20%肺癌死亡率。
▲醫師建議,透過肺部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能揪出早期肺癌,降低死亡率。(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LDCT發現異常不等於肺癌!定期追蹤更重要
藉由LDCT常見與肺癌相關影像學異常有結節與毛玻璃樣病灶,(3公分以下腫瘤稱為「結節」)但無法立即判斷是良性或惡性。蔡哲龍醫師提醒,通常小於8mm的結節依大小安排第二次LDCT追蹤即可,透過第二次LDCT檢查的影像學變化,觀察結節有沒有變大,評估是否有惡性的可能。
如果檢查出一個3mm結節,經過一年後再檢查變成5mm就有惡性的可能,若3至5年沒有變化較可能屬於良性腫瘤。通常結節體積要大一倍大約需要經過6個月,這時結節直徑大約變為1.25倍,醫師會依據結節大小給予不同建議的追蹤時間:
● 8mm以上:需轉介到醫院胸腔內(外)科做評估
● 7-6mm:半年後追蹤
● 5-3mm:一年後追蹤
● 2mm以下:兩年後追蹤
如果追蹤時發現結節變大、型態改變或毛玻璃樣病灶密度增加,可能需要進一步釐清問題。但早期肺癌如果在1公分以下以手術切除,其五年治癒率約達9成,鼓勵高風險者勇於提早進行肺癌篩檢。最後蔡哲龍醫師強調,希望藉由新一代電腦斷層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民眾能及早接受檢查,進而及早發現肺部病灶,讓肺癌不再成為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聯安診所胸腔科蔡哲龍醫師提醒,早期發現肺癌是保命之道。(圖/聯安診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