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相信民眾都聽過結石,是泌尿道常見的疾病,但常會有結石「很痛」,與鈣、草酸過高有關等迷思。不過泌尿科醫師表示,尿路結石跟一般飲食中的鈣、草酸攝取,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即便攝取較多,也會從糞便排出而非尿液;且結石大部分的情況是「無痛感、沒有症狀」,患者多為健檢時才發現自己體內有結石。
▲結石是泌尿道常見疾病,但醫師表示與飲食中的鈣、草酸攝取沒有太大的關係。資料照片
為何會有結石?書田診所院長蔡培斌表示,尿液從腎臟製造,會排出各式各樣的物質,若是尿量不足,使得尿液中的鈣離子、草酸或是尿酸等濃度過高,就容易使得結晶體更加濃縮沉澱、形成結石,更可能進一步引起泌尿道感染。而男女尿路感染好發症狀不同,男性為尿道炎、攝護腺發炎等,女性則較常見膀胱炎。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侯鎮邦,接受《三立新聞網》記者訪問表示,尿液是由腎臟濾出,經過輸尿管,再儲存於膀胱中,儲滿之後,才由膀胱由尿道排出。尿路結石指的是腎臟、輸尿管或膀胱的結石,根據統計,尿路結石好發年齡約30至60歲間,男性比例稍多;並有近十分之一的國人終其一生曾受到結石之苦。而結石的成分中,超過70%是草酸鈣結石,其次是尿酸結石,若被結石卡住使輸尿管或尿道狹窄時,會造成尿流的阻塞。
侯鎮邦以在泌尿科近20年的臨床經驗,向記者分享尿路結石「民眾可能不知道的4件事」 :
1、結石跟飲食中的鈣、草酸,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
許多口耳相傳的結石飲食禁忌都是不必要的。他說,長期以來菠菜、豆腐、牛奶,都是被冤枉了,現在醫師不會建議結石患者避免吃這個避免吃那個,飲食均衡最重要。他說,草酸是維持細胞生命的重要物質,只要是綠色蔬菜就有草酸,「但我們並不會限制民眾不吃菜」,因為即便攝取較多蔬菜,草酸也會從糞便排出而非尿液,真正在尿中形成的很少;而鈣是人體相當重要的礦物質不能缺乏,以免骨質疏鬆,即使鈣不小心吃多了,也是會在腸道隨著糞便排出。
2、結石大部分的情況是沒有症狀的
侯鎮邦說,結石一般來說患者並不會感到不適,只有在「感染」、「阻塞」、「移動」三種狀況才會出現症狀。然而結石一旦發作時,往往讓人痛不欲生,所以有結石家族史、或過去有病史的民眾,都會建議定期追蹤。
3、人體24小時不斷在製造結石結晶
他解釋,相信每個人在中學時都學過溶質、溶液、結晶、溶解的理化知識。結石在尿液中的形成、分解,是一個恆定的現象,尿液內同時形成結晶堆積,也同時進行結晶分解。當尿液的結晶形成過飽和,也就是結晶形成的速率大於分解的速率時,結石就會出現。所以預防結石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喝水」, 至於要喝多少水呢?建議是「喝到小便時色澤呈現無色」,這樣子才算足夠。
4、世界上真的沒有化石草這種偏方
不過中醫有一味草藥叫做「貓須草」,常被民眾誤解做「化石草」。侯鎮邦說,其實貓須草在中醫的理論當中,可以清熱利濕,主治急慢性腎炎、膀胱炎、風濕性關節炎;在動物試驗當中發現可以抗菌、增加腎臟、膀胱的血流;中醫也常用清熱利濕的方劑如三金湯,來改善結石的體質。所以一般還是建議民眾找中醫師看診、辨證論治,千萬不要自行抓藥,迷信偏方真的能「化石」 。
記者進一步詢問,那種體質的人比較容易尿路結石?坊間似乎有一說任何多喝檸檬酸有幫助?侯鎮邦則表示,的確曾有實驗室的研究報告提到,柑橘類食物如檸檬富含檸檬酸鹽,與草酸互為結抗而有幫助,但也有報告認為幫助不大;由於結石的成因相當複雜,故目前仍沒有定論,仍需大型人體試驗才能進一步分析。
如何改善、解決結石疼痛?蔡培斌說,一般以補充水分,給予止痛劑、化石藥物等為主,並配合觀察治療。但要根本解決,還是得將結石取出或擊碎後讓其自行排出。以書田來說,體外震波碎石在門診就可處理,一般來說不需住院;若結石太大,則可以內視鏡碎石處理,多數患者只需觀察住院1至2天即可出院。
侯鎮邦則提醒,包含上班族、大卡車運將、計程車司機等得長時間久坐的職業,若水分補給不足,就容易形成結石;而像是廚師、工人若常處在高溫、熱環境並且常流汗,以及重鹹重口味、少活動、體型較為肥胖者,其沈積與過量的鹽分攝取會減少尿液形成,使草酸鈣結晶更容易堆積形成結石,都得更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