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Dr. Phoebe/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十二月是個物慾奔騰的月份。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在美國從十一月底感恩節過後的黑五折扣開始,走到哪裡都被各式各樣的紅配綠或銀配藍色聖誕樹包圍,從飾品玩具到衣物包包,不斷刺激你的購買慾。美國聖誕季有點像台灣過年前的氣氛,讓人覺得快被禮物清單壓垮。同事朋友家人每個都得送。只不過美國沒給紅包這檔事,送禮物得有絞盡腦汁的創意,讓收禮物的人備感窩心才不失禮。
統計指出,全美國光是花在的聖誕購物上面就超過一兆美元。根據CNBC的報導,今年因為供應鏈的問題,有高達56%的美國人都選擇先購買後付錢,也有22%的人會在節慶過後會因為搞不定帳單而必須負債。這樣的狀況當然也包括在買東西給孩子上面。2020年疫情底下爆發玩具購物潮,我的醫師友人也從買精品轉為買玩具,隨隨便便就是幾千美元,還不只是一般玩具,大都從歐洲進口,標榜純有機天然、小孩可以放心啃、顏色還是住歐洲的當地人手工漆上去的那種。
你問我他孩子有沒有玩?答案是沒有,比起那些玩具,他孩子更愛玩回收的寶特瓶。
現在孩子所面對的,是資訊和物質雙雙爆炸的時代。回想我生長的童年,除了過年收紅包以外,家人似乎沒有互相送禮的習慣,一張卡片、幾句祝福的話,真摯的關係不需要用物質來衡量,收到開心的禮物也不需要直播開箱來炫耀。長大成年之後,我們家人之間依舊不太送禮,卻很捨得把錢花在探望彼此的機票上。
兒子是我婆家那邊第一個出生的孫子輩,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打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備受疼愛。除了平日裡不同的長輩總會好意送出各式各樣的衣物玩具以外,生日和聖誕節也是他禮物大爆發的時刻。我一方面感謝親友對兒子的疼愛,另一方面卻也憂心在物質氾濫的世代,該如何教導他聖誕節不只是收禮物買禮物,重要的是學會感恩和給予?
「孩子收太多禮物是否會被寵壞?」是許多家長關起門來都在擔心的問題。Newsweek雜誌專訪了心理學家Dr. David Palmiter,他表示,很多時候我們把寵壞和自制力放在對立面,但其實不然,因為「自制力的來源,是訓練小孩去做該做卻不想做的事情。嬰兒沒有自制力,因此自制力這個心理上的肌肉,必須由父母引導。長遠來看,孩子得在離家闖蕩前學會自制力,否則極有可能回鍋成為靠爸靠媽一族。更何況對大部分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不見得特別重視最新的玩具,卻更會記得和父母一對一的相處時間。」
在送禮物給孩子的時候,少量但精心選購的禮物遠勝大量的禮物和金錢。杜克大學醫學院的心理醫師Dr.Robin H. Gurwitch則指出,很多時候父母因為沒好好陪孩子而感到內疚,所以在物質上過度給予,或是想給孩子自己年幼時所沒有的,因而用禮物來彌補。但事實上他說,「在過節時讓孩子學會為已有的來感恩,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國家地理雜誌的文章指出,擁有物質主義的青少年往往也有低落的自尊心、更發容易擁有焦慮、憂鬱、和自私的傾向。擁有物質主義的成人也較沒有安全感和更為吝嗇。研究者指出,這型態像個圓環,因著低落的自尊心想藉由物品來滿足,但因為血拚時大腦釋放令你開心的多巴胺只是暫時的,這又激發人繼續購買下一個物品來填補。如何幫助孩子在物質以外找到快樂,這篇文章給予幾個方針:
- 避免用物質當處罰或獎勵:芝加哥大學的教授Lan Nguyen Chaplin指出,孩子表現好送禮物,不乖則把禮物拿走是許多父母常用的招數,但往往會導致孩子聚焦在物質用品上,認為成功和擁有很多東西畫上等號。強烈使用這種方法的家長通常也比較習慣用物質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 討論廣告的謊言:美國心理學會發現,一個小孩每年會收看到超過四萬則的廣告,廣告標語通常把商品和快樂美貌成功通通連結在一塊。研究指出,當家長事先提醒廣告的用意是在操縱並刺激人的購買慾時,會讓孩子對廣告持懷疑態度,藉此降低購買慾。
- 提升自尊心:鼓勵孩子用非物質的方式來達到成功的標準,比如交友或培養興趣,都是幫助他們在非物質的地方體驗成功並提升自尊心的機會。
- 談論想要vs需要:Chaplin建議在孩子和你談論想要某個禮物時,好好討論想要和需要的差別,以及這些東西的價格。根據他的說法,很多時候好好地和孩子溝通,會讓他們更願意把錢存下來,好買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 學習感恩和給予:研究指出,感恩的態度能夠幫助提升一個人的安全感和慷慨的態度,同時降低憂鬱症和提升學校表現及社交能力,越發感恩的人物慾也相對越低。根據Chaplin教授所作的實驗發現,他請青少年連續兩周每天列出自己感恩的項目,這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擁有的很多,也導致他們物慾降低,並更加樂於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 投資經歷,並且幫助孩子回憶:在成人的研究上發現,讓人與人之間有接觸的經歷往往比物質的給予更能延續快樂感受。隨著孩子的記憶力逐漸成長,對於共同回憶也會更加深刻。創造並且記錄回憶往往能幫助孩子記住並回味快樂的片段。
但是我坦承,說比做更為容易。在面對人生大小事的時候,我往往會先看到那個不夠好的部分,並且對於那些的「不夠好」感到焦慮和擔憂。聖誕節的意義並不只在收禮物或給禮物,而是因著上帝無私的愛,將祂的愛子給予人類,讓我們得以擁有完全的愛與平安,即便那些生活中的「不夠好」依舊存在,卻願意為已有的來感恩,並且更樂意把所擁有的也給出去。一顆感恩的心無法用任何物質金錢來衡量,這是我希望兒子能夠學習到的功課,也是我必須不斷努力學習的方向。
最後提前祝福各位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
延伸閱讀>>>
聖誕文化底下的九種人
https://drptraveling.blogspot.com/2021/11/blog-post_30.html
你不知道的美國聖誕文化:如何從把酒狂歡到溫馨團聚?多數人最愛的禮物是什麼?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