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明華、許慧美/台北報導
罹患罕病,要面臨漫長的治療之路,已經非常辛苦,但台灣的罕病病友卻有重重挑戰!因為在台灣,要通過基因檢測才能判定為神經罕病,但臨床上有很多病友,基因檢測根本測不出來,醫界開始有人疾呼可以透過「醫師臨床認定」的方式,增加認定上的彈性,造福更多病友!
走路一跛一跛的是63歲的賴先生,很吃力,光看這畫面很難想像他曾經是登百岳高手。
FAP病友賴福糧:「夾不起來,會滑掉呀。」
他罹患的是罕見疾病,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簡稱FAP。這類病友體內的甲狀腺素運轉蛋白基因發生突變,30年前無藥可醫,最近幾年藥物問世,治療才出現曙光,但健保補助卻愛莫能助。
神經醫學學會理事長胡朝榮:「家族性類澱粉蛋白神經病變為例,(藥物)那些效果其實都非常好,雖然它的價格相對比較昂貴,但是我是希望也呼籲政府,在考慮到病人跟家屬的需求,能夠做適度的放寬,特別是在健保上。」
北榮神經科主任李宜中:「在優生保健的方面,(病友)我應該注意什麼事情,可以挑選不帶有這個致病突變的胚胎植入母體,然後藉由試管嬰兒的方式,就可以生出不帶有這個突變(基因)的寶寶。」
已經獲得罕病認定的FAP患者,還有力爭補助的一絲空間,但這類「神經疾病」要被認定為「罕病」並不容易,過去神經罕病的認定多採「基因檢測判定」,現在有醫界人士出面疾呼,判斷標準應該與時俱進,建議加入也可由「醫師臨床認定」。
神經醫學學會理事長胡朝榮:「雖然沒有基因的診斷,但是他都符合罕病的一些臨床表現,這一部份我們還是呼籲政府能夠稍微做一個放寬。」
醫界為病友請命,除了放寬罕病認定標準,也希望健保相挺,讓這些命懸一線的病患有機會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