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世凱/台北報導
▲民眾過年都會團聚享用大餐,並且將吃不完的佳餚反覆加熱食用,卻不曉得這可能把病毒吃下肚。(示意圖/資料照)
農曆新年到來,家家戶戶都會團聚享受大魚大肉,有些民眾甚至會遵循「年年有餘」的習俗,刻意留下一部分佳餚留待下次加熱吃,不過隔夜菜真的健康嗎?美女營養師劉家芸就說道,剩菜隔天吃或帶便當是許多家庭的習慣,「但不少人連吃好幾天隔夜菜,不只營養沒吃到,如果保存或復熱不恰當,還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引發敗血症。」
劉家芸先是舉例藝人錦雯的例子,表示錦雯曾在社群發文分享,7旬母親秉持不浪費食物的美德,因此時常吃隔夜菜,結果最後竟吃到住院治療,這才喚醒民眾意識,了解原來隔夜菜藏有致命危機。劉家芸接著說,隔夜菜中,只要發現食物加熱後的顏色與平時看到的顏色有落差,千萬就別再吞下肚,「會變色的蔬菜像是地瓜葉、菠菜等深綠色蔬菜,絕對是不能隔夜吃,搭配肉類下肚更致癌,因為搭配肉、海鮮這種蛋白質食物一起吃,就會形成更嚴重的致癌物─亞硝胺。」
劉家芸解釋,國內種植的深綠色蔬菜使用氮肥,裡頭多半含有硝酸鹽,而硝酸鹽吃到身體以後會形成亞硝酸鹽,在胃部與胺類(包括蛋白質及其降解產物)結合,易產生亞硝胺,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二級致癌物質,動物實驗證實會增加致癌風險。攝入亞硝胺與胃癌、食道癌的發生有著正相關性。
▲劉家芸時常在粉專中分享營養保健知識以及日常點滴。(圖/艾迪昇傳播提供)
此外,隔夜菜放越久,營養流失越多,也越容易滋生細菌,產生變質問題,統計過去食品中毒事件,排名前三包含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這些都很可能隨著食物進到體內,「曾經有聽過一個阿嬤捨不得丟掉剩菜,每天都吃隔夜菜,結果最後不只營養不良還罹患胃癌。」
劉家芸提醒,食物趁新鮮吃最好,剩菜最多隔天就要吃完,反覆加熱會破壞營養成分,「如果同時購買了大量蔬菜,應該先吃葉菜類,如空心菜、菠菜、地瓜葉等。如果多做了菜色,隔天打算加熱來吃,也要儘量少做葉葉類蔬菜,而選擇瓜類、菇類蔬菜,茭白筍、玉米筍、高麗菜、蘿蔔、菇類或冷凍花椰菜。」關於魚蝦、螃蟹等海鮮,隔夜後內含的蛋白質會發生變化,進而損傷肝、腎功能,「如果多買了,建議將生海鮮用保鮮袋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調。」另外,建議大家在煮好晚飯後,先分裝到餐盒內,而不是餐後才把剩菜裝入,以免菜餚碰到口水增加細菌汙染風險。
劉家芸也笑說,很多老人家都覺得食物塞在冰箱一定不會腐敗,但事實根本不是如此,「冰箱的冷藏只能抑菌,沒辦法滅菌,料理過的食材冷藏最多1至2天,不要超過3天,如果確定會存放較久,直接冷凍比較保險,冷凍期限也頂多一個月,過期就要處理掉。若是要食用剩菜、隔夜菜,至少要用70℃高溫徹底加熱,才能殺死細菌,如果使用微波爐可分段加熱,中途最好稍微翻攪,讓受熱程度均勻。無論用何種方式,復熱以一次為宜,不宜反覆加熱,才能兼顧食材美味與食用安全。」
▲劉家芸提醒,食物反覆加熱易破壞營養價值,也可能讓致癌物有機會進到體內作祟。(圖/艾迪昇傳播提供)
劉家芸最後表示,細菌滋生風險和溫度、時間控制有關,所謂「危險溫度帶」指的是介於7℃~60℃,這個區間非常適合細菌生長繁殖,所以料理好的食物放在室溫,「降溫到不燙手就可放進冰箱,快速降溫到7℃以下才能有效抑制細菌滋長。食物中毒通常夏天是高峰期,建議食物一旦煮好降溫過後就要放進冰箱冷藏,否則烹調好的食物,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就會開始產生細菌。較炎熱的室溫,甚至縮短為1小時的細菌量是八倍速成長。肉眼無法辨識這些病原菌,有些甚至連聞都聞不出來,等到吃下肚,才會察覺有異狀。還有一點值得提醒,有些人會為了方便,把食物放在電鍋中保溫,其實這樣不太好,因電鍋在保溫狀態下溫度低於60℃,如同在培養細菌,建議還是要冷藏,食用前再復熱。」
點此看更多